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麓山西客说长沙》系列
潇湘诗会《麓山西客说长沙》(一)| 新河从来是先河

  引言:新河的开挖和每次疏浚,都成为了古长沙阶段性繁荣的先导。

  湘江北去,浩浩汤汤,在长沙古城的北郊,今天的开福区中部,与易涨易退、九曲十八弯的浏阳河激情拥抱、切割、冲积出一片三角形的陆地。陆地的东南,就是今天的伍家岭、陡岭、九尾冲。此三处地方地势向西北倾斜,并分布着数条溪流汇入湘江与浏阳河。这片河滩和溪口陆地地势低洼、湖塘密布、溪流纵横。其西、北边沿在湘江与浏阳河的千年冲撞、顶托下,逐渐形成自然堤岸。

  这块浏阳河以南,古开福寺以北,湘江以东,伍家岭、陡岭、九尾冲以西,四周高,中间低洼的土地,洪涝灾害频发。因此,在332年以前“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的长沙两千年名称不变、城址不变的城市发展历史中,它基本上也就属于北部城郊荒野湿地、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

  后来,由于长沙城市政治地位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有的港口满足不了急剧增加的客、货船舶停靠的需求,一条用作客、货航船靠泊港湾的人工运河的开挖,反复淤塞与疏浚,才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了古城长沙332年以来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尤其是这条运河的开挖和每次疏浚,都成为了古长沙阶段性繁荣的先导。

  新河、新河三角洲、新河街巷名称的由来。这条人工运河就叫新河,原名新开河。由于整条河道因循地形水势开凿,并呈半月形走向,所以又叫月河,实际上就是一条月型人工港湾。位于湘江、浏阳河、月河之处的这一片三角形地域,后来就叫新河三角洲(今称北辰三角洲)。由于月河的开凿、挖掘和反复浚通,使长沙城北增加了一处重要的停泊舟船的安全港湾,促进了古代长沙交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新河一带土地的开发基础,沿河一带逐渐建设了不少房屋,出现了商店、作坊等各种建筑。晚清时期还在这里修筑了铁路和车站。上世纪30年代,湖南省主席何键还主持修建了后来名曰“键桥”的跨河大桥。在此历史形成的市井街道,主要有老新河街、新河正街、长庆街、凤嘴等。

  第一个组织开凿新河的人是谁?第一个组织开凿新河的人是偏沅巡抚王艮。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王艮为停泊湘江船舶而在长沙北门外开凿月形人工港湾。清李元度《开浚长沙城北新河议》则曰:“志称康熙(1662—1722年在位)初,巡抚王公艮于城北相度,新开引河,泊舟甚便”。王艮时期的新河,因开凿岩石的难度大,规模最小。其两端通湘江,上口宽二十丈,下口宽十五丈,总长三百余丈。至康熙末年,月河淤塞将近一半。

  第一个大规模疏浚新河的人是谁?第一个大规模疏浚新河的人是雍正六年(1728)湖南巡抚王国栋。王国栋在《请浚长沙北门旧河疏》中说:“长沙江面既宽,北风势紧,又无小港可以湾入,猝然风起涛涌,一时难御,沉溺漂没者往往而有。此官民船只不能停泊,而商船亦多往湘潭,以舍湘潭无可栖泊处也。”根据他对长沙情况的了解,他又说:“长沙北门外原有旧河一道,计长三百余丈,淤塞已久。若将此河照旧开挖深阔,可以多泊船只,诚为大便民之事。” 于是,他以“为民兴利,似不可缓”的理由,上疏恳请皇帝同意其挪用雍正五年、六年他项资金,于当年冬天疏浚月河。

  王国栋,生年不详,卒于雍正十三年(1735),字左吾。清汉军镶红旗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王国栋为官九年,都在雍正(1723—1735年在位)一朝,起起落落。在文字狱泛滥的雍正朝,他敢于实事求是,不搞加码滥刑,穷究党羽。重视民生建设,维护地方利益。雍正五年(1727),湖南巡抚任上,他还因“失上指,夺官,召还京”。

  雍正皇帝对他在湖南巡抚任上的考核里说:“王国栋心有余而力不足,清、慎、勤三字朕皆许之,然不能扩充视见,毫无益于地方,殊不胜任。”其实,雍正帝对他的极端不满,也就是因为王国栋在对待文字狱冤案和维护地方利益问题上比较中庸务实,不那么极端而已。王国栋在浙江、尤其是在湖南等地整饬官风世俗,兴修水利还是卓有政声、至今仍为人称道的。

  第二个大规模疏浚、拓展新河的人是谁?第二个大规模疏浚、拓展新河的人是乾隆年间两任湖南巡抚的陈宏谋。陈宏谋(1696—1771)原名陈弘谋,字汝咨,号榕门,清广西临桂(桂林)人。雍正进士,历官布政使、巡抚、总督,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他担任过12个行省的21个职务,在地方为官长达30余年,政绩突出。他为政计虑远大,革新云南铜政,兴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兴修天津、河南、江西等地堤闸水利,惩治贪官,监修《湖南通志》,颁发《申明书院条规以励实学》政令,整顿书院秩序,大受时人称颂。其著作总集有《培远堂全集》和《陈榕门先生遗书》等,是有清一代为官治学的楷模人物。他先后于乾隆二十年(1755)和二十七年(1762)两署湖南巡抚,两次请禁洞庭湖滨私筑堤垸,与水争地。《勘估长沙月河檄》就是乾隆二十一(1756),陈宏谋对湖南布政司、盐驿道以及长沙县下达的疏浚、开挖新河至碧浪湖的动员令。碧浪湖,又名黑罗塘、一名黑潦塘,广袤约二三十顷、周四五里、春夏成巨浸、至冬渐干涸、上有九尾冲小溪来注。文章中,他对调勘、工程量的估算、费用等等都有要言不烦的指示。此后,新河便与碧浪湖连为一体,并筑有分水坝冲刷泥沙,吞吐船只能力大为增加。

  开启新河疏浚、拓展,联通湘江、浏阳河工程的人是谁?开启新河疏浚、拓展,联通湘江、浏阳河的人是光绪年间湖南巡抚陈宝箴、岑春蓂。大约在同治七、八年间(1868—1869),从云南按察使任上开缺回籍的李元度,赋闲长沙,目睹官、民泊舟不便之状,撰《开浚长沙城北新河议》,建言重新疏浚新河,南侧接通碧浪湖,东北与浏阳河凿通,西面掘江堤与湘江相连接。但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陈宝箴任湖南巡抚时才开始对此议付诸实施。陈宝箴与晚清湖南巨商、在籍绅士朱昌琳商谋疏浚,因工大费巨,议由官绅合办。朱昌琳首认巨捐。遂于当年冬兴工开挖,并采取分年疏浚的办法进行。

  陈宝箴(1831-1900),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义宁(修水县)客家人,晚清维新派政治家。陈宝箴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当时权臣曾国藩赏识。先后任浙江及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等职。

  1895年,湖南巡抚任内的陈宝箴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出版《湘学报》,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是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后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叶德辉的攻讦。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政变爆发,百日维新宣告失败,陈宝箴以“滥保匪人”被罢黜。光绪二十六年(1900)7月22日去世。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四代出五位杰出人物,后人称之“陈氏五杰”。

  接力完成新河疏浚、拓展,联通湘江、浏阳河工程的人是岑春蓂。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政变发生,陈宝箴被革职,与他鼎力合作的朱昌琳亦策应不灵,附近农民又以开浚之后,田高水低,倍费车力,籍端阻挠,导致工废半途,所挖之土,在涨水之后,塌入湖中,旋疏旋淤。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岑春蓂调任湖南巡抚后,鉴于“马路工程自小西门起,中经平浪宫码头,拟造至新河口止,北门外城河起亦至新河……目下铁路公司亦已购地兴工,将来沿江一带地方既为商埠马路之所经,复为铁路货栈之所集,指日北门外将蔚为繁盛市场,亟应将该河开挖深通,与江连接,俾货舶连樯湾泊,而商务亦籍以振兴”。

  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十一日(1908年10月5日),重新展开开挖疏浚新河工程。工程需挖土309198方外,还需车吸湖内蓄水、培筑沿湖堤岸以及宣泄岸外民田积水,建筑石闸四座,于渡口凤嘴等处修砌码头、建造驳岸,暨培筑河街基址土石等。岑春蓂派巡警道赖承裕、绅商朱昌琳负责一切事宜。施工过程中,每日民工达八九千人之多,“胼手胝足,同心协力,畚锸齐施,群情踊跃”。笔者由此联想到1971、1972年建设湘江橘子洲桥,前后80余万人次参加义务劳动的情景,深感长沙人民一脉相承的建设家乡的巨大热情!

  新河疏浚、拓展工程于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909年1月19日)竣工,历时3个半月。疏浚后的新河,河身长六百六十三丈,河面宽二十二丈至八十一二丈不等,底宽十四丈至六十三丈不等,平均计算下来,宽三十丈七尺,深二丈一尺七寸。 此次新河的购地疏浚,耗资190200余两白银,动用民工近万,工程又十分艰巨,竟然“安静无哗,迅速蒇事,实为始愿所不及”;勘验开坝通江后,“民船含尾湾泊,无复风浪之险,行旅甚为称便”。考虑到今后可能出现“帆樯云集,商民杂处,匪类不免混迹”的情况,岑春蓂又指示“照省河水警办法,设立巡船两只,归水警总局委员督率,梭巡稽查,以资保卫”。

  比起王艮的首开新河,王国栋的疏浚新河,王国栋之前偏沅巡抚赵恭毅(申乔)(1644—1720)和之后的民间熊姓小规模疏浚,陈宏谋疏浚新河并沟通碧浪湖的工程,以及咸丰年间(1851—1861)湖南巡抚骆文忠(秉章)、同治四年(1865)李瀚章的半途而废,陈宝箴、尤其岑春蓂完成的是一项真正前无古人、毕其功于一役的浩大工程。除政府投入外,仅长沙巨商朱昌琳就先后捐资十三万两白银。工程历时长达十年之久,河长数里,将湘江、碧浪湖与浏阳河联通,泊舟盈万。新河一带随之出现了密集的街市、码头、行业货栈,成为长沙北门外繁华之区。岑春蓂(1868—1944),广西西林人。字尧阶,又字瑞陶,号馥庄。清末大臣岑毓英之子,岑春煊之弟。荫生出身。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湖北汉黄德道台。次年擢按察使,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行新政,办理两湖督练公所。三十一年(1905)署贵州巡抚,成立贵州练兵处。次年八月,调任湖南巡抚。十一月,命兵务总办俞明颐督率本省驻军,会同江西、湖北、江苏援军镇压萍浏醴起义。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长沙抢米风潮爆发,他对要求平价售米饥民采取高压手段,逮捕领众“滋事”木匠刘永福,又命令军队开枪扫射,杀死居民20余人。群众愤怒焚毁巡抚衙门、长沙税关等。他见事态严重,请旨撤职。后被革职,“交部议处”。民国后隐居不出。

  前后捐资十三万两白银开浚新河的朱昌琳是何许人也?朱昌琳(1822—1912),即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的曾伯祖父。朱昌琳早年屡试不第,当过教书匠和账房先生,借钱在长沙开了家杂货店。1845年,湘中农业丰收,谷价大跌,朱昌琳拿出所有积蓄收购和赊购了大量稻谷。次年,长沙大旱,洞庭湖水灾,谷价大涨,朱昌琳大赚。

  1864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为发展经济,实行盐票制度,商人凭票行盐。朱昌琳“独见机先,遽请百票”,成立了乾顺泰盐号,淮盐销湘,成为湖南盐商首富。左宗棠赴西北平叛后,征集商贩,转运茶叶到陕甘和关外,朱昌琳积极应征,将湖南茶叶销至西北各地。

  他办兴办钱庄,成立长沙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湘善记和丰公司,开办炼锑厂、红砖公司,为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发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生逢乱世,他把经商和救国联系在一起,也将一个儒生因未考取功名而实现的治国梦做到了商业中,把治国之才略用于经商兴业,实现了别样的人生。他总结自己的商业成功之道时说:“务审时,如治国”。朱昌琳的儒商风范广被世人称赞。1877年,陕西、山西等地发生饥荒,朱昌琳捐献了大量粮食布匹,功授后补道员。他用布袋运米,这些袋布染色后又被用于制成寒衣,分发灾民。晚年,他耗巨资在长沙设保节堂、育婴房、施药局,置义山、办义学、修义渡。他是长沙近代慈善事业的开拓者。他捐资修路、疏浚新河。新河开通后,湖南官绅一致保奏他获得三品卿衔。宣统三年(1911),年近九十的朱昌琳被举耆贤,特授内阁学士衔。宣统四年(1912)去世,享年九十岁。杨度、齐白石的老师,经学大师王闿运挽朱昌琳联云:荷衣徒步记相从,喜卅年平揖公卿,豪情吐尽英雄气;花径玉缸频把酒,看诸子满床簪笏,里社仍祠积善翁。

  新河,是清代长沙城建史上最重要的综合水利工程。关于开凿与疏浚新河的必要性、可行性问题,有一个先模糊后清晰,先简单后周祥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伴随着长沙城市经济、政治、社会逐步发展的。开河之议,明朝有推官翟台,守道金学曾,知府刘昶,知县彭堣、唐源;清有巡抚王艮、王国栋、陈宏谋、陈宝箴、岑春蓂、在籍绅士后任贵州布政使李元度等,他们均曾倡议,有的还是践行者。对长沙古代航运交通存在的问题,开凿、疏浚新河的历史事实最清楚,开凿疏浚、新河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社会效益调研、论证最用心、最祥细、最深入、最全面、引经据典的人是李元度。李元度(1821—1887),汉族,湖南平江县人,字次青,又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清朝大臣、学者。李4岁丧父,18岁中秀才,道光举人。咸丰中为曾国藩幕宾、参与剿灭太平天国,官至云南按察使。中法战争时协助湘军名将彭玉麟办理军务,升迁贵州布政使。著有《国朝先正事略》、《天岳山馆文钞》、《天岳山馆诗集》、《四书广义》、《国朝彤史略》、《名贤遗事录》、《南岳志》等。其中《国朝先正事略》,荟萃有清一代相关文献材料,尤为巨著。还主纂同治年《平江县志》、《湖南通志》。光绪13年(1887)九月廿七日(11月12日)病逝于贵州布政使任内。

  站在古代木船小艇,有限的技术、工程能力角度,李元度认为长沙航运有重大缺陷。“长沙郡城西濒湘江,地势少湾曲,水急,不便泊舟,每遇风涛暴作,舟多漂溺撞碎,苦之。多泊隔江水陆洲,其在商船起货、载货,率用小舟,剥运既多不便。其在州县漕船、饷船、淮纲盐船、滇省铜船、外国贡船、大府及群有司往来官船,皆须与城中交际,亦借小舟接渡,其不便于官者尤多。且水陆洲亦系直流,遭风往往失事。其有一年失事数次者,言之寒心。以舍此洲更无可泊处,故仍勉强停泊,实则无可如何耳。此虽地势使然,固此邦之大缺陷也。”站在省城经济政治地位的角度,李元度认为疏浚、拓展新河是为政者的本职急务。“顾长沙在前明一府城耳,国朝康熙三年(1664),分置湖南布政使司,移偏沅抚治于此,则西南一大都会也。官商往来,百倍繁庶,而仍无地泊舟,以省会之大反不逮湘潭一县。坐视城外数千艘栖泊险地,如处堂之燕雀,于心安乎?”

  李元度认为疏浚、开拓新河有“四便八利”。四便:一便,碧浪湖及其周边自古多官荒地,故无购地之费、动迁之阻碍。二便,湖底淤泥松土,施工容易。三便,“有九尾冲小溪来注”,与新引进的浏河水冲刷泥沙,河道不易淤积。四便,“湖之下岸为抚标三营牧地”之国有土地,可以堆土;地势增高,又有利牧草生长,于军队亦有益。八利:一、有利于商业运输。二、有利于就业、物价、水产等民生。三、有利于国家公务。四、有利于土地开发利用。五、有利于战船大量停泊碧浪湖,并与湘江、护城河等构筑便捷的城市水上防御体系。六、利于阻止浏阳河、捞刀河来龙之水一泄而下,同时增加此地高丘树木,培护省城风水。七、有利于在狂风大雨,湘江、浏阳河、捞刀河三水顶托、水急浪高之时,舟船的临时避险航行。八、有利于碧浪湖周边农田的排渍抗旱。

  另外,他还对于筹款方式进行了设计,批驳了影响农业生产和省城风水的论调,呼吁当政者根据实际可能,顺应时代需求、满足人民期待:“岂非常之功、百世之利,天固留以俟后之君子乎?方今景运休明,大府励精图治,百废具兴,有能举而措之,一举手之劳耳,而其利赖生民,则虽百世不祧可也”。

  龙王宫、陈海鹏、新河鸭,新河的名胜、名人与物产。新河原有龙王宫一座,位于开福寺西侧,门对新河老街,至今尚保留有过去龙王宫的部分遗迹。近两年,新河老街棚户区改造、拆迁,早已改为民房的原龙王宫房舍暴露出来,结构依然较为完整。藻井、卷棚、天井墙上的圆形彩绘,一切都显示这是一座珍贵的历史建筑。正殿顶梁上有两处题记。一处题记为“大清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岁季秋谷旦捐建”,另一处题记“提督衔江南福山镇总镇陈海鹏等监修。”遗址内另发现有汉白玉石碑一座,记载了龙王宫此次修缮的有关情况,说明龙王宫始建的时间远早于1886年。据杨锡贵先生采访当地老人称:该龙王宫很大。龙王宫墙上有很多泥塑的菩萨和绘画,画的动物、桥、河流、房屋等。地上有石狮、石象共4个,各有一人来高。龙王神像立在高高的神台上,一边是一个令箭盒子,里面插了令箭和令旗,两边各站神童,有一个拿着宝剑,另一个拿令旗。龙王宫对面有一大戏台,台平面有一人多高,几根粗大的木柱,上面有屋顶。过去龙王爷生日要在这里唱几天戏,平时也有班子唱戏,据说相当热闹。陈海鹏,生卒年不详。字程初,号伯弢,河西望城坡人。为湘军将领,曾任江南福山总镇。家居新河,常在家大宴宾客。又倡善士修葺开福寺毗卢殿,并施金构亭于寺后,俯瞰碧浪,规复祓禊之旧,题“古开福寺”额于山门。陈海鹏家在新河放养了许多鸭子,只只体肥肉嫩,滋味鲜美,加上厨师制作有方,一时颇负盛名。他时常请来郭嵩焘、王闿运等名满天下的文人来家里诗酒饮宴吃鸭。因此,当时流传下来“欲吃新河鸭,须交陈海鹏”的文坛佳话。

  长沙近现代铁路建设的肇始圣地。长沙的铁路建设,肇始于新河,第一座火车站和编组站亦设立在新河。光绪三十二年(1906),湖南总商会协理陈文玮等发起成立“湖南粤汉铁路有限公司”,筹集筑路资金。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初九日(1908年11月2日),粤汉铁路长沙段工程在新河破土动工。宣统二年十二月十九日(1911年1月19日),长沙新河至株洲段总长59.05公里竣工通车。民国成立以后,长沙至武昌段经过四年的建设,于1918年10月建成通车,并与长株段接轨。至此,粤汉铁路在长沙市区内66.98公里的路段全部建成。

  网上有篇《为什么是湖南?》的公众号文章认为:“粤汉铁路是湖南近现代崛起机遇之一。公元1896年,洋务派大臣开始构建从武昌到广州的铁路线,选择途经湖南,还是选择传统‘国道’所在的江西,成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谭嗣同等人显然看到了铁路的巨大价值,在江西的守旧士绅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反复为铁路鼓与吹的湖南人已经和洋务派官员敲定了方案。近现代史上,铁路对一个地区的改变可谓天翻地覆,湖南从此又回归国家的交通大动脉,全国的人才、各种新思想纷纷涌入湖南”。

  新河站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亦有自己的篇章。1921年3月,因反抗警兵殴打车务工人而举行过罢工;同年10月,又参加了长武段机务工人、职员的联合罢工。1922年9月,郭亮等人领导粤汉铁路长武段工人举行全段大罢工,毛泽东则领导新河站工人响应,成为当时罢工的有力支柱。罢工胜利后,新河站正式成立了粤汉铁路总工会,成为中国铁路工会中成立最早的工会之一。

  长沙近现代军、民用航空机场和航空机构的肇始圣地。新河凤嘴以北地区曾建有长沙、也是湖南全省最早的飞机场。民国十五年(1926),北伐军在北郊新河大园洲修建机场,面积300x300米,但设备极其简陋。民国二十年(1931)5月1日,湖南航空处在新河机场成立,配备飞机3架,为长沙机场有民用飞机之始。1933年5月,欧亚航空公司开辟广州—长沙—汉口—襄阳—西安航线,为长沙第一条通向外省的定期航班;1937年3月,增辟长沙至汉口定期航班。日军占领长沙后,新河机场被毁作废。辜天祐编《长沙县乡土志》有云:长沙飞机场民国三十五年(1946)后改建,“就旧四十九标、五十标协操坪地址扩充至北站为机场,间作升降之所,尚未开辟航路,其新河机场作废”。

  新河工业区的形成与衰落。清末民国,新河航空、铁路、水运齐全;产生了一些较大的工商企业,如裕顺转运公司、裕顺堆栈、岳嵩制革厂、湖南第一机器面粉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美孚洋行等外资企业;设立了信柜、邮筒等邮政设施;开办了佛教慈儿院、私立平民学校、私立晨光学校、省立第一女子中学、私立开智国民学校、市立第十四小学、私立晨光小学等大中小学校;设置了湖南航空处、新河火车站、新河铁路工程处、北区警署二分所等行政机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日本侵略军的狂轰滥炸结束了这一势头,新河的一次现代化发展机遇粉粹在日寇的铁蹄之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航运功能的消失,企业公私合营的改造,湘江伍家岭大桥的建设与拆迁,新河一带又逐步成为长沙最著名的新兴工业区,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七、八十年代红火一时。主要有湖南动力机厂、长沙茶厂,长沙化工厂、长沙除尘设备厂、长沙汽车附件厂、长沙市第八塑料厂、长沙市湘建造纸厂、长沙制革厂,建湘瓷厂,长沙电杆厂、湖南人造板厂、长沙市木材公司、长沙市油库等等。湖南人造板厂的产品曾经供不应求,建湘瓷厂的陶瓷曾经是出口产品,湖南动力机厂曾经成为国内专业生产中吨位车用柴油机的有影响的骨干企业,长沙茶厂的猴王牌茉莉花茶曾经成为风行全国各地的名牌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部分工厂属于污染源企业,加之工业体制进行全面改革,这些工厂或因改革而改制、解体,或因污染而停产、停业、搬迁,或因生产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又因为此地地势低洼,市政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导致人居环境恶化,以致又成为待开发的旧城改造地带。

  放眼世界、挺立潮头、新河再次成为长沙城市建设的先河!经过十余年的精心打造,新河三角洲已经成为矗立在美丽的湘江之滨、浏阳河畔的一座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集商、住、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尚新城,成为一颗镶嵌在长沙 景观龙头之上的耀眼明珠。开福寺、龙王宫、紫风公园、三馆一厅、长雅中学、琼花艺术节等等,这一个个或传统、或现代,放眼世界、继往开来、挺立潮头的文化机构与文化活动,变成了长沙新的城市名片,形成了长沙以文立市、以文兴市、以文化人的文化奥区。

  长沙博物馆、长沙市规划展示馆、长沙图书馆、长沙音乐厅“三个建筑体量,犹如从城市奔向江河的一组强有力的硕石,以现代的体形和流畅优美的轮廓线体现了湘楚文化的豪迈之情,浪漫之意”,“有如从河岸三角洲由河流冲击出来的沙滩砾石一般,从大地之间崛起,以自强不息的姿态,屹立于两江汇合处”。鸣响了千年的开福寺的洪钟,激励着当代长沙子弟势如破竹、再造湖湘辉煌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