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艺术长沙 >> 文艺精品
艺术长沙(40) | 流动的永恒⑤

艺术or生活?装置艺术的神秘与魅力

文/唐宇璇

  在观看现当代艺术展览时,“装置”这个词我们会经常在作品解释中看到。但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我们总会有点摸不着头脑。正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艺术馆展出的“《流动的永恒》”新媒体艺术群展中,就有一部分装置艺术作品。

  如:

  作品《Endless》



  作品由18个圆形灯环机械装置构成,不断变化,转动自己的位置。表达着在这个世界中,一切有着最为完美和均衡的韵律,有着最为纯粹和静谧的体验,在不同角度,安静地观察,全身心地沉浸于体验的美好想象中。

  作品《限制的放大》


  圆形、明亮的静态装置空间,摆放了各种摄像头、监视器等装置,这些记录工具无形中是对人隐私的侵犯和窥探。按下快门的一瞬,瞬间成为永恒。在限制的空间中,我们却可以通过镜面进入摄制的画面中,与作品成为一体。放大的摄影机上是用丙烯手绘涂鸦的绘画作品,古典的暴力美学为这宁静但又充满躁动的空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作品《掩饰的狂热》


  一个沙发、一个浴缸、一个小便器,三个静态装置代表着卧室、浴室、洗手间,这三个场景是我们最私密的空间,也是我们可以最肆意进行幻想的空间。在纯白的场景中,色彩和符号以最为激荡的运动倾泻而出,它就像我们所能够幻想的所有。置身于这个奇幻的空间,四处攀爬的甲壳虫,不断迸发的色彩浓烈的图案,就像是人们在现实中压抑的欲望。进入它,感受它,就像它在脑海中正在发生。我们在心中深藏的角落里,肆意涂抹欲望的色彩,发泄内心永恒不灭的骚动,又在现实的洪流中将它们埋藏淹没。

  让我们一起走进装置艺术的时空世界吧......



《泉》杜尚1917/1964,瓷,360 × 480 × 610mm 原作1917年首展于纽约后遗失

  装置艺术在欧美各国从20世纪初就流行开来,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认识和兴起。其中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尚将现成品带入美术馆,成为艺术作品,为后来的装置艺术提出了新的精神挑战。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品便使得由现成品演变而来的装置艺术开始从不可理解、不被关注的边缘艺术样式,逐渐进入了当今艺术界的主流领域。

  本世纪初,这个词汇又被引入当代美术,描述那些与传统美术形态完全不同的作品。同时,装置艺术也被称为“环境艺术”。它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装置艺术的特征:

  1、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来展示新的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2、装置的整体性要求是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

  3、装置艺术不限于各种艺术门类,将艺术与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组合呈现。集雕塑、建筑、音乐、戏剧、录像、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

  4、观众参与其中,与作品在声音、影像图片等方面进行互动。

  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段:

  O 把借用的材料或者现成品进行一定的解构,把材料的无序变成有序,一旦有序(即形成一种结构关系)便可成为一件作品。

  O 通过一定的体量(通常是无限放大)改变现成品。


路易丝·布尔乔亚《蜘蛛》449.6×665.5×518.2cm 钢、挂毯、木材、玻璃、布料、橡胶、银、金、骨1997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伊斯顿基金会,VAGA授权,摄影:Maximilian Geuter

  O 数量上无限重复,同一件或者是相似的单个体无限重复。


艾未未《1亿颗陶瓷瓜子》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装置艺术:


安迪·沃霍尔装置作品《银云》

  沃霍尔1966年的装置作品《银云》(Silver Clouds)。《银云》是最早将沉浸式的互动理念引入装置艺术的作品:以氦气填充的银色云朵漂浮在空间中,观者可以在其间走动、触碰云朵。而银云的制作材料——一种泛着银色金属光泽的塑料薄膜,也在偌大的展厅中构建起过去与未来交错的时空感。


(美)安迪沃霍尔《布里洛盒子》(Brillo Box)1964年 纽约马厩画廊


草间弥生《无限镜屋:永恒消失的结果》,2009年

  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系列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现代主义的印记——令人眩晕的有限与无限,空间视觉上营造一种神秘的延伸,自己与他人之界限的混淆,短短几分钟内仿佛坠入另一世界的错觉。


埃利亚松《气象计划》Weather Project|2003|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

  2003年,埃利亚松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实施的作品《气象计划》。他把泰特现代美术馆的TurbineHall大厅变成一轮人工装置的太阳。展现了宛若上帝视角之下,幻境与真实相结合的虚拟沉浸式艺术装置体验。

  在《流动的永恒》新媒体艺术群展中,我们能够看到装置艺术与新媒体技术交互的尝试,在这些作品中,感受科技与艺术、艺术与文化相互融合的视觉效果,让观赏艺术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味、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