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诗人与时间的互赠,《岱松雅集》镌刻时代风采,谱写壮志豪情。一起跟随诗人岱松笔底的韵律,触摸历史和现实,感受生活与自然吧。
秋夜偶感
肃肃凉风早拂檐,渐看竹影入疏帘。
寒蝉屋外催残日,桂树庭中透玉蟾。
心绪悠悠春尚远,生涯冉冉老相兼。
徘徊幽径思前事,不觉时光静悄添。
【赏析】
题为秋夜偶感,此律足以感己感人。不说前半的“肃肃凉风、入疏帘、催残日”顿起悲秋之感。只说颔联的“春尚远、老相兼”即使人黯然泪下。结句的“思前事、静悄添”更着九曲回肠,岁月静好,红尘无忧。诗写性情,惟吾所适,此言信然。
闲访古寺
孤灯映壁照山僧,古寺钟声绕紫藤。
月下松风传梵唱,秋来鹤影伴云升。
身随佛法超尘垢,意与天光共净澄。
此境何须求别界,自然心地可依凭。
【赏析】
结句为此律诗眼,“此境何须求别界,自然心地可依凭”。仅此一句,全诗足可流传。有此一句,“绕紫藤、传梵唱”的叙也好,“超尘垢、共净澄”的议也好,都顿时提振起来。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好诗词自是与作者阅历、气度、格局相关,非关学也。
太常引·游南洞庭湖依稼轩韵
重浮秋日洞庭波,光跃镜重磨。环顾座中娥,野趣在,霜华奈何?
乘舟破浪,澄空万里,看取好山河。洲静苇婆娑,封网后,鱼虾渐多。
【赏析】
洞庭湖是镶嵌在中华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李白、杜甫、孟浩然、元稹、刘禹锡等名家都曾写下游洞庭湖的诗作,尤以刘禹锡《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为佳。
此词写游南洞庭所见所感,以“重浮”二字点明作者是再游,而“浮”字则将洞庭湖水之清澈、作者心境之悠闲表露无遗。词作以精妙的文字描写了南洞庭湖“浮光跃金、澄空万里、芦苇婆娑”的大美景色,抒发了“乘舟破浪、霜华奈何”的人生豪迈,更是以“镜重磨”与刘禹锡“镜未磨”的比照,“封网后,鱼虾渐多”的现状,写出了实施长江流域生态大保护后取得的良好实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整词读之如饮醇酿,不觉自醉。
慈 禧
千年变局此谁谙,可叹皇朝无圣男。
未意图强丧海寇,奈何革命困西戡。
三王事业愁难继,百载边疆痛不堪。
剜肉医疮终莫补,几行青史竹应惭。
【赏析】
写慈禧,“几行青史竹应惭”,可一言以蔽之。前三联的“叹、困、不堪”,写尽慈禧滔天罪恶,罄竹难书。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无圣男、此谁谙”,为家国之痛。功过盖棺犹未定,咏史诗难在切中要旨。“竹应惭”三字一语中的,此律之擅胜处。
作者简介
胡代松,男,湖南澧县人,供职于湖南省直某机关单位。闲暇之余,勤于笔耕,诗词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中华辞赋》等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