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我们的节日”系列 >> 2020
花朝节 | 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

  从未像今年这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春雷阵阵,一帘新雨过后,窗外花影重重,尤为照眼。蓦然意识到,居家不觉春已近半,花期正盛。

  一雷惊蛰始,微雨百卉新。今日惊蛰,恰逢花朝佳期。


花朝

苏曼殊

江头青放柳千条,知有东风送画桡。

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


  中国是花的国度。古人“以花抒情、借花明志、赏花怡情、观花思德”,爱花惜花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因而花朝节又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等。一般在农历二月十二,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十五等说法。

  如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记载:“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花朝月夕”,一年中遥相辉映的两个最美的传统节日,一是春序正半,百花争望,最堪游赏;二是清秋之中,千里共婵娟,或人月两团圆。如此良辰美景不可辜负,惹得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痴狂,“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花朝节这天,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将五色纸笺悬系在枝头丛间,谓之“赏红”。“赏红”这一习俗来自《唐传奇》中的一个美丽故事。

  传说唐朝有个叫崔玄微的处士,洛东有宅,花木繁盛。一天夜里花精们化为少女来访,恳请他置备彩帛,绘日月星辰,悬于园中花枝,阻止恶风摧残。崔玄微爱花心切,自然答应。于是“是日东风振地,自洛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此后爱花之人纷纷效仿,悬彩护花因以成俗。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清·蔡云


  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诗意写照。花朝节的浪漫多情,除了赏红,还有贺拜花神、游春扑蝶、种花挑菜、晒种祈丰、制作花糕等习俗。



贺拜花神

  古人爱花爱得痴狂,不仅设立了百花生辰花朝节,还根据花信时令与社会风俗文化,选出农历十二月时令花卉,把深受人们尊敬、自爱的的历史人物奉为花神,留下了十二月花神的动人传说。如正月梅花花神有林逋、寿阳公主,二月杏花花神有杨贵妃,三月桃花花神有皮日休和息夫人等等。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



游春扑蝶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云:“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

  春暖花开,莺歌燕舞之时,更是蝶舞蜂飞之时。蝶花相恋,人蝶相戏,连端庄沉稳如宝钗,也忍不住手执纨扇,追着彩蝶流连花丛。

  今日,若没有轻罗小扇来扑蝶,也可用一张小纸片系上细线,在花丛小径小跑一会儿,亦能引来蝴蝶相追相随,与春风同醉。



制作花食

  “百花酒香傲百花,万家举杯誉万家,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泽犹如洞中春。”

  传统节日美食数不胜数,最为浪漫的应该就是花朝节了。百花酒,百花糕,百花粥,花不仅入眼入心,入诗入画,还可以入酒入佳肴。


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


愿所有人都早日平安归来

赶上春,和春住


陌上花开

可缓缓归矣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