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声音
掀起湘区工人运动的高潮
朗 读:李金阳 郭永莉
红色故事
1921年10月10日,中共湖南支部建立,属于全国成立最早的省级支部之一,是当时湖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指挥部。1922年5月前后,成立中国共产党湘区执行委员会,辖今湖南全省及江西萍乡地区,毛泽东任书记,委员有何叔衡、易礼容、李立三、郭亮、刘少奇。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在此居住、工作。
1923年4月,毛泽东调至中共中央工作,李维汉继任中共湘区委书记。1921年7月,毛泽东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回到长沙积极开展建党建团活动。他先后几次找到何叔衡、易礼容等商量组党事情,说:“社会主义是瓜熟蒂落啦!”对此,何叔衡、易礼容表示赞成,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一年10月,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正式成立,并成了全国成立最早的省级支部。毛泽东为支部书记,何叔衡、易礼容为支部委员。这天是当时中华民国十年十月十日,于是,毛泽东等人常称这一天为“三十节”。
不久,易礼容出面租下长沙商人陶树清在清水塘22号的私人住宅,作为湖南支部秘密办公和毛泽东住宿的地方。当年,住宅地处城外荒郊,周围是菜圃,瓜棚,小径,非常僻静。
中共湖南支部成立后,把发展党的组织、组织工人队伍、领导工人运动和培训干部作为支部主要任务,派出共产党员深入各学校、报社、工厂交朋友、做工作,慎重地吸收学生、教职员、记者、工人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在长沙船山学社、湖南第一师范、湖南造币厂、安源等地发展党员。
1921年初冬,毛泽东亲自去了安源。通过工人夜校的学习,广大工人的思想觉悟了,有了团结起来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粤汉铁路新河工人俱乐部的相继成立,为省内各地工会组织的建立树立了榜样。湘潭锰矿、水口山铅锌矿以及长沙的行业工人纷纷效法,组建工会,开展工人运动。
到1922年5月,湘区已发展到3个分支部,2个小组,30余名党员。根据中共中央局规定,成立中国共产党湘区执行委员会,辖今湖南全省及江西萍乡地区。毛泽东任中共湘区委的第一任书记,委员有何叔衡、易礼容、李立三、郭亮。
工人运动此伏彼起,中共湘区委员会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斗争中巩固和发展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共青团的组织。
1922年下半年至1923年春,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了十几次工人罢工斗争,掀起了湘区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
红色诗歌
七绝·改诗赠父亲
毛泽东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清山。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的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走出乡关,毛泽东离故乡越来越远。然而,骨子里那固有的乡情、亲情却始终未曾从毛泽东心中抹去。
这首诗的意思是: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
朗读者
李金阳,知名杂志主编,潇湘诗会义工,朗诵爱好者。被清水塘街道四季花城社区”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聘为声音指导老师。
郭永莉,朗读爱好者,潇湘诗会诗歌义工,荔枝网络电台“邻家小院”播客主播,编辑,湖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影视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出品单位
湖南省委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
开福区委组织部
清水塘街道办事处
四季花城社区
湖南亲华派广告有限公司
制作团队
总策划:胡述斌 晏成方 曾亮 文婉莹
整合传播:韩东武 李斯琪 杨宁 雨轩
文案:朱艳红
录音后期:杨捷
摄影:饶海林 彭红 彭中意
新媒体传播:圈圈 燃小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