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潇湘诗会《胜哥朗读》(四十)|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编者按:时为冬至,冬日里又一个温暖团圆的日子。年关将至,一年的欣喜与烦忧也已尘埃落定,《胜哥朗读》与您一起抵御寒冷,感受内心涌动的暖意。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文 | 潇湘诗会

朗读 | 胜 

  一场场瑞雪,绘出冬天与众不同的美,冬至来临,数九寒冬。

  古人尤其重视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方例行放假,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相互拜访,互赠美食,过一个“安身静体”、尽情玩乐的好节日。自唐宋起,冬至天子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祭拜祖先,报知一年丰收,祈求来年护佑。当天,北方大部分地区必吃饺子,传说冬至吃饺子,这个冬天就不怕冻耳朵。

  从冬至这天起,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凌寒消退,春回大地,因此民间还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传统。先画一幅素梅图,共九九八十一片花瓣,每过一天染红一瓣,恰好在春来时填完。漫漫长冬里,不紧不慢,不急不躁,以诗情画意顾盼春归。

  杜甫有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天时人事,岁月流转。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

  冬至三候:“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传说蚯蚓阴曲阳伸,冬至这天阴气极盛,蚯蚓在泥土里蜷缩蛰伏;此后阳气渐长,山中泉水涌动,万物感知阳气,由衰转盛,由静生动,积蓄能量,等待春天的到来。


  节气小课堂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不少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节气小课堂来源:百度百科


诗词歌赋的意境 韵味和美妙
令人陶醉 让人静心 给人力量
胜哥朗读 与您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