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诗经的经典名篇:《桃夭》。

拉萨北部山坳里的古刹帕邦喀周围桃花盛开。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主播:菲杨 (河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全诗以桃树的枝、花、果、叶作为比兴事物,衬托出新娘的年轻美丽以及成婚的快乐气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仅是“兴”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这个比喻对后世影响很大。古代诗词小说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艳如桃李”“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词句,可能就是受了《桃夭》一诗的启发。
来源:中国文明网 “知史明道”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