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文明之声
文明之声 |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戴望舒的经典名篇:《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全家合影。图片来源于新京报书评周刊

主播:徐涛 (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著名朗诵家、国家一级演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戴望舒(1905-1950)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诗歌中,“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也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作者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


  来源:中国文明网 “知史明道”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