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胜哥朗读
潇湘诗会《胜哥朗读》(八十五)|温风至,初伏来

  编者按:“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伴随着夏天温热的风,我们迎来了小暑。小暑承上启下,正是阳光正好,万物生长的好时分。让我们跟着《胜哥朗读》一起,探索夏日更多的可能,不负好时光。


温风至,初伏来

文|潇湘诗会

朗读|胜 

  一年过半,小暑时节到了。

  小暑三候:“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凉风习习远去,夏日炎炎入伏,风携热浪滚滚来,燥热难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小暑炎热,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的墙角避暑纳凉。

  “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小暑前后,家家“晒伏”,将箱柜衣物晾晒,去潮去湿,防蛀防霉。这一天,孩童们将手上脚上系带的“百索子”撂上屋顶,让喜鹊衔去,为“七夕”牛郎织女相会搭桥。

  伏日暑热难耐,食欲不振,有“苦夏”的说法。“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头伏,北方饺子南方藕。片片脆藕,或蜜汁或白醋,或清甜或酸爽,解乏又解馋。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一入三伏天,热风不带微凉,夜里也如同白日一样,暑热难消。曾经的蒲扇藤椅,沉李浮瓜,星夜纳凉,悠闲自在。夜深人静之时,我们也可到公园或田野,观荷听虫鸣,寻一处清凉,得一份心静。


  节气小课堂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

  在古代,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并将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节气小课堂来源:百度百科


诗词歌赋的意境 韵味和美妙
令人陶醉 让人静心 给人力量
胜哥朗读 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