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就认这个理 >> 社科普及
就认这个理 | 【社科杂志①】“以身许党,敢为人先” ——中共第一个女党员的精神风范

  缪伯英是中共第一位女党员,她把一生的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为了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缪伯英的青春定格在 30 岁,她的丈夫何孟雄也因革命被捕壮烈就义,两个孩子也在战乱中失散下落不明。缪伯英用青春、生命乃至整个家庭践行着“以身许党,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范。

  一、敢为人先:追寻光明之路

  缪伯英,湖南长沙人。受地域和家庭的影响,缪伯英在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上,有着长沙人“敢为人先”的气魄,其一生都在不断追寻光明的路,直到找到马克思主义这条光明的革命道路。缪伯英追寻到马克思主义这条光明的革命道路,也是经历了人生的“三部曲”,“坎坎坷坷”,貌似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但又在实际中被破灭。最终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找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

  (一)父亲影响下的教育救国之路

  缪伯英的父亲———缪芸可,是一个有识之人,非常重视妇女教育,提倡和致力于教育救国。但一次次在现实中碰壁,只得寄希望于缪伯英,希望她能成为一名教师,实现自己教育救国的抱负。因此,缪芸可常常用自身经历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故事去激励和教育缪伯英,并对缪伯英的教育抓得很紧。缪芸可不管去哪里,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安排缪伯英的就学问题。1912 年夏,缪芸可去日本考察教育,全家回到乡下老家居住,但老家这边没有女校,于是他便托人把缪伯英送到了平江县城的启明女子学校。

  在缪伯英考上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缪芸可为了缪伯英的路费更是东奔西走,七拼八借才凑齐。缪芸可教育救国思想对缪伯英起着潜移默化着作用,让她深知女子读书的不容易,因此在学习上很是刻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缪伯英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父亲缪芸可教育救国思想对其影响不断弱化,尤其是到北京读书后。

  (二)何孟雄影响下的工读互助主义之路

  1919 年秋,缪伯英奔赴北京读书,不久后,就认识了湖南老乡、北京大学参加五四运动的干将何孟雄。此时的北京被各种新思潮所包围,形成了中西思潮、古今学术争鸣的局面。由于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继上海之后的又一中心,因此各种新思想、进步刊物和社团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在何孟雄的影响下,缪伯英经常到北京大学看书听演讲,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在各种思潮的激荡下,何孟雄、施存统等人非常崇尚日本作家小路笃实倡导的新村运动。何孟雄的主张是“建立我国青年生活大本营,使青年一面做工,一面读书。使知识阶级变为劳动阶级,劳动阶级变为知识阶级,以此入手,解决青年问题,改造社会”,即工读主义。在李大钊、胡适等人的资助下,1919 年 12 月,北京工读互助团正式成立。缪伯英在何孟雄的影响和介绍下,毅然相信和选择了工读主义,怀着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理想的追求,加入了工读互助团。但 3 个月后,工读互助团因经费和团员思想问题被迫解散。缪伯英的工读主义幻想破灭。何去何从,再次成为缪伯英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李大钊影响下的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成为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在北大的校园里,缪伯英深受李大钊“唯物史观”“工人国际运动”“社会主义”“女权运动史”等马克思主义观点思想的教育和影响。从此,一条光明的革命道路出现在缪伯英面前。因经常去听李大钊的课,缪伯英成为了李大钊的学生。在李大钊的介绍下,缪伯英加入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通过对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的学习研究,缪伯英开始成为一名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何孟雄也在缪伯英的帮助下抛弃了工读主义,接受了马克主义思想。1920 年 11 月,缪伯英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加入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至此,缪伯英追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光明之路。她在《家庭与女子》一文中指出:“大凡人类对于一种制度发生不满足的问题时,由怀疑而至于破坏,由破坏而至于改建,纯是人类进化很平常而不可免除的一种现象。故无论是一种怎样轰烈的维新运动,改革风潮,实丝毫没有什么可怕和反抗的价值!”“应顺着人类进化的趋势,大家努力,向光明的道路上走!”

  二、以身许党:青春至死无悔

  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缪伯英也因此成为中共第一位女党员。1921 年秋,何孟雄和缪伯英结为夫妻,参加他们婚礼的罗章龙说:“我建议就取他们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组织起来,叫做‘英’‘雄’夫妻吧!”从此,“英雄夫妇”在党内传开,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和诠释着英雄一词的真正含义。

  (一)在革命风暴中成长

  1922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掀起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缪伯英接受住了这次革命风暴的洗礼,成为独当一面的共产党员。1922 年初,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为支持工人大罢工,缪伯英深入到工人中开办夜校和俱乐部,组建起香港海员罢工北方后援会去支援海员罢工斗争。同时在《工人周刊》积极撰稿报道工人罢工的情况,从舆论上引导和支持工人大罢工。1923 年 2 月,震惊全国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妇女部第一任部长的缪伯英和与何孟雄、高君宇、罗章龙、李梅羹等人不遗余力地领导了京汉铁路北段的总罢工。然而此次大罢工很快就遭到了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

  为了团结和鼓励工人继续进行罢工,缪伯英等人到长辛店等地组织救护受伤的工人,募捐救助失业工人的家属。李大钊对缪伯英的表现很满意,赞誉她是“宣传赤化的红党”。在从事工人运动的工作中中,缪伯英得到了极大锻炼,战斗力得也到了极大提高。

  (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1922 年 8 月,缪伯英当选为民权运动大同盟的筹备员。8 月 24 日,民权运动大同盟成立大会召开,会议通过缪伯英等人起草的宣言和简章。宣言中的第二项就明确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经济上的权利。“采用普通选举;制定劳动保护法及决定妇女在政治上一切平等权利。”随后,缪伯英根据北京党组织的安排,负责筹建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不久后,缪伯英又到南京帮助南京进步妇女组织了女权运动同盟南京分会。在缪伯英的影响和指导下,这些地区妇女争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权利的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1925 年,缪伯英回到长沙担任省立第一女师校附小校长,同时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妇委会书记。另外,党组织还安排缪伯英担任湖南省女界联合会主任,以湖南省女界联合会公开的身份领导湖南妇女运动。五卅惨案发生后,为声援上海工人的正义运动,缪伯英在长沙发动成立了由女学生成立的“女子宣传队”“女子纠察队”和“女子募捐队”,她们在长沙市奔走宣传,游行示威,有力地支援了工人运动。

  1926 年,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为声援这次惨案,缪伯英主持召开了湖南妇女追悼北京死难女烈士大会,亲自主祭:“我不争自由,孰许我自由?女子当自由,吾辈出头。誓愿扶弱锄强,一死千载流芳,呜呼,我同人其毋忘。”并向全国发出了 6 项通电,呼吁“全国人民应继续奋斗,驱除段贼,废除不平等条约,实行民族革命,以慰诸烈士之灵。”缪伯英在湘期间,将湖南妇女解放运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当时的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评价缪伯英:“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伯英同志在妇女解放运动和组织妇女参加反帝反军阀斗争方面,都做的出色,有显著成绩。她对党忠实,对革命负责,诚实朴素,沉着勇敢,同群众有密切联系,并能灵活的运用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结合的策略。”

  (三)以身许党,儿继我志

  1926 年 10 月,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缪伯英前往武汉开展革命工作。七一五政变后,中共中央迁往上海。不久,缪伯英与何孟雄等人根据安排前往上海开展地下工作。在上海,为了便于开展地下工作,缪伯英在华夏中学担任物理教师,以此身份开展革命工作。为革命,缪伯英长期过着清贫且不稳定的生活,身体也早已不堪重负。

  一次,为掩护何孟雄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缪伯英主动暴露自己,将敌特引走。危急关头,她跳进了一条冰冷的小河,隐藏在桥墩后。待确认敌人走后,她在水中已浸泡了一个多小时。这对身体不好的缪伯英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她拼劲力气爬上岸后就晕倒在冰冷的地上。等何孟雄找到她后已经是三个小时后的事情了,但就此一直卧床不起且高烧不止。医生诊断为寒湿伤脾入肺,重感冒转了肺炎,已经无力回天。病危时,缪伯英对何孟雄说“: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坚决斗争,直到胜利。你若续娶,要能善待重九、小英两孩,使其健康成长,以继我志。”生命垂危之际,缪伯英依旧考虑的是党的事业。青春许党,至死不渝。

  三、风范永存:不忘初心使命

  斯人已逝,但其“以身许党,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范却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前进。 “最非凡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可贵的坚持,不是久经磨难,而是永葆初心。”初心和使命,是共产党成立和出发的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实现这一初心和使命,无数的共产党人牺牲在革命的道路上;为了初心和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努力。

  缪伯英虽只是为实现初心和使命而以身许党的无数共产党员中的一个代表,但她那不忘初心和使命的赤子之心精神,却是激励着每一位共产党员。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 年”纪念章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缪伯英是英雄,她用 30 岁的青春捍卫起信仰,践行初心使命,构筑起一座不朽的英雄丰碑。

  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应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英雄。让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为中华民族的前行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捍卫英雄、关爱英雄,应成为每个中华儿女自觉的行为。不管是在什么历史时期,总是不乏一些汉奸、卖国贼和别有用心者之流,他们污蔑我们的民族英雄,虚无我们的历史。但英雄岂能污蔑?历史岂能虚无?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自觉起来捍卫和关爱我们的民族英雄,共同守护好我们的英雄家园!(作者系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


  作者:汪继业(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
  来源:长沙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