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信仰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文明网推出党史故事音频节目“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党的十八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大会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会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大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大会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大会根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大会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大会选举产生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王岐山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2012年11月15日,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改

  党的十八大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定位和阐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成就的内容,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充实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增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段落;充实了加强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对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分别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使党章的内容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发挥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


  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续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需要凝心聚力,需要精神支撑,需要目标引领。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并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提出,贯通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传递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此后,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等重要场合,进一步阐述和丰富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践途径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激荡在中国人民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坚定申明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习近平还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共识。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领导好这场伟大斗争,首先必须把党建设好。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作风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坚持以上率下,推动作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极大提升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党的十八大后,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开放的旗帜能不能继续高高举起,成为党开辟治国理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新的赶考。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当选总书记后第一次外出调研,习近平选择来到广东这个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面对发展中的难题和深层次矛盾,他指出,现在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摆在第一位解决的问题。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就踏雪前往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连夜听取当地工作汇报,与干部群众促膝长谈。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此为起点,习近平作出向贫困宣战的战略部署,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党的十八大后的短短一个多月,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肩负起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责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总目标引领新时代新征程,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和国家事业很快打开新局面,展现新气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各领域改革和改进越来越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单兵突进、零敲碎打调整、碎片化修补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习近平指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党的十八大以后的五年,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联动、相互促进,有力推动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步伐。


  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习近平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展现出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非凡政治智慧、顽强意志品质、强烈历史担当、高超政治艺术,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习近平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在新的斗争实践中,习近平事实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前,党内外形成一种普遍共识和强烈呼声,这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明确和维护习近平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经过充分酝酿,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确立习近平的核心地位,是实践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全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十八大后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对于更好地凝聚党和人民的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简史》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单位编写,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联合出版。


  出品:中国文明网
  文字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播:张棋宣(河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