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
作者: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已经接近尾声,毛泽东开始认真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从2月开始,他用了两个半月时间,向三十四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作调查,形成了《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后来,他在《十年总结》中回顾说:“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了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先后两次作《论十大关系》讲话。不久,他便启程南巡,先到广州,又飞抵长沙,随后又飞往武汉,准备在长江中游泳。6月1日中午,毛泽东从武昌岸边长江大桥八号桥墩附近下水,时而仰游,时而侧游,至汉口湛家矶江面登船,全程近十四公里。6月3日下午,毛泽东再次畅游长江。为了考察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他提议从汉阳鹦鹉洲附近下水,穿过桥墩,游到武昌八大家江面上船。这一次,他游了十四公里。6月4日,他又一次游过长江,从汉阳游到武昌。在畅游长江期间,毛泽东既为长江的宏伟气势所鼓舞,又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场面所激励,创作了《水调歌头·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