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万里长沙
电子诗集《万里长沙》 | 唐晓渡:序

序:从“万里长沙”到《万里长沙》

作者:唐晓渡

朗诵:荣 


  这本诗集缘起于长沙的一个盛情邀约。这邀约通体流转着某种沛然莫御的感召力,仿佛它不是来自人脑的灵机一动,而是从湘江和岳麓山的波光云影中直接跃出:是的,长沙!是的,“沉浸式采风”!如此蕴涵丰厚的城市,如此被强烈暗示的深、广、难三维的可能性,有谁会在这样的感召下无动于衷?故要说精彩,首先就是这第一时间共振的精彩:透过自己响应的心旌,应邀者不仅体察到了主人的热忱和恳切,还有诗与潇湘大地的渊源之深。正是由于这种至深的渊源,古往今来,长沙才会诞生和吸引了那么多伟大的诗人,其文创事业才会在当代中国冠绝群雄,也才会有这等大气魄、大手笔,却又不着痕迹的创意。

  当然,响应邀约是一回事,响应得如何是另一回事,二者之间的差异,便是从“万里长沙”到 《万里长沙》 的旅程。

  加引号者系对此次采风活动的最初命名。按命名者韦锦,其依据是唐代李吉甫在 《元和郡县志》 中援引 《东方朔记》 所云“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不得不说,能从此 类“地名考”中炼出“万里长沙”一语,真无负于移花接木、点铁成金的诗人天性 (包括暗中寄托的小小私心——“东莱”正是他的故乡)。而有感于此一命名的宏阔大气,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他代表所有应邀者对主人盛情的最初回馈:以“万里”因应“沉浸”,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态度更能表达诗人对长沙的敬意?

  有别于“万里长城”或“万里长江”,所谓“万里长沙”的“万里”更像是虚指,其功效肯定也兼及气势,但在我看来更多突显的, 是某种足以匹配于诗的胸襟。迹近者可如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或杜甫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或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的胸襟当然不必专属于诗人,稍稍拟人化一下,移用于长沙这座在历史的星空下历 经沉浮和淬炼,容颜百变而初衷恒在,只专注于自身命运博弈和书写的千年大城,自也无甚不妥。重要的是,经此点化,作为人文地理坐标的长沙,就蜕变成了诗学意义上的长沙。立足后一视角,这座以文化积淀深厚和性格火暴强韧著称的南方城市,不仅本身即如一部壮丽 的史诗,还经由时间的空间化,自我呈现为一派活力无限的诗意渊 薮。其生生不息的奥秘在于生命薪火不可遏止的代代相传和气运流 转,在于其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当下场景中的彼此敞开和相互投射: 它的山川形胜,它的历史记忆,它的古迹遗存;它同样夺目的辉煌和苦难、繁盛和萧瑟、血泪和汗水、奋斗和牺牲;它在反复颠仆与崛起 中不断延展的光荣与梦想、抱负与担当、激情和智慧、呐喊与沉默; 它的基因,它的根……所有这些,都既与中国语境下的大千世界筋骨同体、气血共脉,又自成一个独特的小世界,一个有“世”无“界”、永远鲜活的心灵世界。据此再品“万里”,谓之秘响旁通于存在/语言的诗学大道,不亦可乎?

  大道之行,无往而不复。“万里长沙”即创生、呼吸、涵泳、演化于由此形成的浩瀚场域之中。犹如大海扬波,其不同的表象对应着 不同层面的涌动,但即便是最不起眼的那朵浪花,也既是其整体心声 的表达,又是对远近知音的期待。或许此次主人在发出邀约时并没有想那么多,然而,透过“沉浸式采风”一语所暗示的汩汩水境,再征之邀请书有关长沙以斑斓色块所标示的系列资源 (历史文化之“古”,山水洲城之“绿”,革命热土之“红”,创新创意“蓝”),不也足可发现同一片虚拟而实存的大海吗?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沉浸” 和“采风”在共享不确定性的同时,力学向度上前者垂直而后者广延之间构成的张力,包括“采风”(谨向这一不可思议的语词的发明者致敬) 与“万里”的暗通款曲,甚至诗人们下榻的酒店居然也恰好地处湘江和浏阳河的交汇点——如此奇妙的因缘际会,当然有理由获得其对称形式的纪念:不是纪念某一次采风活动,而是纪念“万里长沙”自身运行的一个小小节点,它的此时此刻。

  这就有了 《万里长沙》。诗集名沿用活动名于此肯定不是出于惯性,在我的意向中,是要借助叠加所获致的强化效果,突显它乃是一次“必须如此”的二度命名。这里,“必须如此”的意思是:不仅凝聚了集体的合力,还遵从了冥冥中诗神的律令,而二度命名则同时意味着——双重的加持。

  仲春时节,万物峥嵘。诗人们行走在满目葱茏的长沙大地上,就是漫步于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或晶莹璀璨的文化星空中。满目葱茏的大地、烟波浩渺的长河、晶莹璀璨的星空,有时其实是一回事。因为行走靠的不只是车轮和双脚,更重要的是心,是心之所属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按照通常作序的路数,接下来就该对十位诗人的作品说点儿什么了——毕竟,作品才是这本诗集的主体。然而,思之再三,我还是决定绕过这一臆想中的话语高地或陷阱,把自由发挥的空间尽可能留给读者。须知应邀者多属当下诗坛成名既久的所谓“实力诗人”,悟道够深,才华足恃,且阅历丰富,风格成熟,即便此前从未涉足长沙,亦无妨彼此早已暗许胸中长风,更遑论“铁门槛”内沉浸多日,感受 满满,想象飞腾。大小互参、福至心灵之际,必各有独特且美妙的发 现,其精湛的技艺亦必不负其自出的机杼。如此以“一对一的长沙”呼应、融入“万里长沙”的秘途,其得失冷暖自知,本无待于好事者在耳边哓哓说教,又何劳隔靴搔痒者强作解人?相较于不咸不淡的评头论足,从这些作品中采撷若干芳华诗句,于同一语境中连缀成篇,既不受创作个体难免的“路径依赖”所限,又隐含了自己对诗意和审美“当代性”的认知,还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以诗论诗”的古典诗歌批评传统。这样一举三得的集句游戏,岂非更加有趣,更能为读者助兴?且试演如下:

  沧海桑田,当太阳再度升起,/已是千年之后的又一个早晨。/哦, 那是何物? 比情感更震撼,/火留下灰烬而它/一直在燃烧却没有足迹?/凭借书写,山脉重新感知它们怎样存在,/一种苦苦追索制造的牵引力,使它们心中/沉甸甸的秘密再次启动。/浏阳河的发端/草尖,树杪,蚂蚁的宫殿/都是不竭的泉源。/土地依旧是植物的乐园,/人的根 在哪里?/风吹着看得见的,/也吹着看不见的,/感动长沙的力量,同样能感动星辰。/以地为舆,看历史的演出,/不见茂林修竹/三坟五典,/只见少年中国独立寒秋。/不是还原和转身,是蚕蛹咬破蚕茧。/大树丢下落叶,把云彩拧干。/今夜 我的无人机不再返航,/它在流逝的时光里隐身,/白天化作树叶,夜里变成星光。/我仿佛看见黑石号浮出海平面,/他是否会与那些/千余年到访长沙的所有诗人认个亲?/无法想象混凝土就像一束喷射的光,/一条朝向穹顶的河流,/鼓动了苍鹰腹背的风,/从天空流向更高的天空。/红色盘古,以自己的身体突进,/建构了力的空无,以抵抗时间。/一首被碾压的诗变成蝴蝶翅膀/轻盈地,缓缓地,起飞——/正如一首诗在顽石中汲取柔情和甘泉/它在重工之下变得更轻……/没有一座城市如此钟情,并痴迷于/数字与玫瑰,点燃匿名的星星。/ 长沙,是星辰与长征的组合,/ 行动的光芒照耀每一角落。/想象力的转化:自远方,狂暴而至柔,/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感到/身边有一支隐身的队伍在衔枚疾进。

  虽气息节奏不乏别扭处,却也足够自洽,而且无涉版权。其中夹带了一句笔者的诗。至于夹在了哪里,你猜。

  无须猜的是“万里长沙”前后十天的行程。这一行程从最具标志性的新民学会旧址和岳麓书院开始,依次是: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洋湖国家湿地公园—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后湖艺术区—长沙老街—湖南省博物馆—清水塘—贾谊故居—橘子洲头—湘江灯光秀— 望城虢大湾屋场— 福塘村— 静慎村— 铜官窑遗址/博物馆—夏国安艺术博物馆—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铁建重工—长沙简牍博物馆—天心阁—网红新宠“文和友”—浏阳古山贡纸造纸坊—大围山红色根据地锦绶堂—谭嗣同故居及谭祠—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中国网络文学小镇—宁乡……

  我之所以不厌其详列出这张路线图,一则是为了与上面的集句游戏两相呼应,二则是可以直观地呈现所谓“沉浸式采风”之动态的立体,并借此重温一遍主人的盛意。无数难忘的瞬间如箭芒倏忽而至,记忆之水顿成能量之火。现在可以看得足够清楚:它根本就不是一张平面的路线图,而是一张历史和现实纵横交错,且加速度旋转的人间星座图。正是这些光谱不一,却同样坚定的星座,令长沙的星空因霓虹闪耀则更显深邃辽远。这是它当下的,更是它未来的星空。

  而星空即是心空。“沉浸之旅,始于离开”——孙晓军的一句诗暗示了其间的意犹未尽。诗人们与“万里长沙”两不相负,他们的彼此敞开和相互发现将继续下去,永无穷期。

  是为序。

2021年初夏,北京。






作者简介


  唐晓渡,诗歌批评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4年1月生于江苏仪征,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和作家出版社。现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当代国际诗坛》主编。多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当代诗歌,尤其是先锋诗歌的研究、评论和编纂工作,兼及诗歌创作和翻译。著有诗论、诗歌随笔集《唐晓渡诗学论集》《今天是每一天》《与沉默对刺》《先行到失败中去》《镜内镜外》等9种;译有捷克作家兰·昆德拉的文论集《小说的艺术》 等;主编或编选各种诗选数十种。先后参与创办民间诗刊《幸存者》《现代汉诗》,中坤帕米尔文化艺术研究院等。评论和诗歌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译)本。多篇论文先后获国内重要奖项。2012年获首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2013年获第二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2016年获第14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批评家奖”。1995年起多次应邀赴欧美多所大学访学或朗诵。2001年应邀出席在法国里尔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2008年9月应邀出席第八届柏林国际文学节。2006年起多次组织并主持中外诗人高端交流项目。


朗诵者简介


  荣 斌,主任播音员,硕士生导师,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负责人/主讲人,全国首届优秀法制节目主持人奖获得者,中国文明网“文明之声传讲人”,全国百佳“中华红声”,中国语音数据库入驻者,“语言扶贫”开拓者,出版《城市声音名片——诗歌长沙》填补国内用文学艺术的声音形式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空白,播讲的融媒体出版物《共和国美术记忆》入选中央宣传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主创并担纲播音主持的节目曾获全国首届优秀法制节目主持人奖、全国纪录片一等奖、湖南广播电视奖一等奖等30余项广播电视类专业奖项,获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一等奖、湖南省高校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省经典诵写讲“诗教中国”一等奖等20余项高等教育行业奖项。


出版发行:湖南文艺出版社

电子书制作:潇湘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