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毛泽东的作品《七绝·莫干山》。
作者:毛泽东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诗的首句由登车返程开始写起。转过身来,找到了自己乘坐的轿车,敏捷地进入了车内座位上。首句诗描写作者坐车动作的敏捷连贯,诗句节奏轻快,语调活泼,正好与诗人轻松愉快的心境相契合。
次句诗接写在下山途中车已开动,在车轮飞动之中诗人回头再看车窗外的青峰翠峦,它随着窗内诗人视点的飞速移动和空间角度的不断变化,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由高到低,以至于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最后终于迷茫一片了。诗人一个“入”字,将静态的景物——连绵的青峰翠峦一片绿海动态化,极为传神。
“四十八盘”指的是莫干山的盘山公路,据云有四十八个弯道,它显示了峰回路转、弯曲盘旋的空间意象。“才走过”指诗人乘坐的轿车一下飞奔而过,它显示了急剧发展的时间节奏。
全诗由“翻身”到“复进”,由“回首”到“入莽苍”,由“才走过”到“到钱塘”,时间的速率愈来愈快,空间的距离愈来愈短。诗人正是借助了这种急速的时空变化,非常生动地抒发了归途中的欣喜欢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