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文明之声
文明之声 | 万户春声里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杨羽仪的作品《万户春声里》。


主播:傅玉民(徐州广电传媒集团播音业务指导、主任播音员)

万户春声里

作者:杨羽仪

  珠江岸边的一个小村庄。

  仰望连绵不尽的果林,红一树,白一树,金一片,香满园。这时,果林一片寂静,你的耳朵里响着不可捉摸的沙沙的音响,原来在层层叠叠的果林里,尽是蜜蜂的世界。  

  这是大地的春声。  

  黎明,透过窗户,一盏盏电灯亮了,接着响起了水桶的轻轻碰击声,往小河汲水的脚步声,奶牛的吆叫声,小艇解缆响着咿呀咿呀的橹声,人们撑艇时的笑语欢声……像风雨中一曲岭南轻音乐。昨晚,刚开过社员大会,宏伟的进军规划摆在前面,撩拨得人人心里痒痒的,谁有闲心等到天大明呢?就在昨晚,五户社员盖了大红印,签订了合同书,要开发一个荒了几千年的河心洲,办一个三百头奶牛的小联合公司,他们买了一艘机船,运载着一批石料,突突突地从小河出发了。另三户社员挑着旗子,把自筹资金买的拖拉机开上一片杂高地,在那里安营扎寨,建一座小砖厂……风稍停,小河里万艇竞发,社员到大河滩上罱泥积肥,河滩上还冒着一层薄薄的冷气,他们觉得罱泥太费事了,干脆脱了衣服跳进河里,把黑泥戽进艇舱。这种拼搏的劲儿为啥?因为开春后,队里要新种十万棵果苗,在这碧绿的村野,建筑一座立体的果树庄园。  

  这是一幅不可比拟的进军图景!它再也不是“吃大锅饭”年代那种劳民伤财的“大兵团作战”。它是分散的,好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起来有点“小气”,可是,它使每一个家庭细胞发生深刻的变化,使社员从心底里焕发出了从未有过的拼搏劲儿。  

  这是田野的春声。  

  然而,再仔细想想,春声好像蕴藏在人们的心里。

  有一件事,像春幡撩动了千家万户的心。一个满月夜,支书夜巡果园,月色朦胧,黑黝黝的荔枝林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幽暗中,支书看见林中有一间果寮,坐着一个老人,孤灯孑影,心里不免升起薄薄的凄凉。他问:“永开伯,你一个人看果园?”老人勉强一笑说:“不,一家子都来了。”说着,眼睛直瞪瞪地望着果林原野,默不作声。支书看见四下无人,只有果寮下拴着一只大黄狗。第二天,他叫儿子阿满替老人修了老屋,里外粉刷一新,把零乱的杂物拾掇得整整齐齐,夜里还替老人看果园。后来为了照顾老人,他搬进老人的家。村里人说:“永开伯晚年得福,拾到一个好孙子。”阿满带了头,村里的孤寡老人陆续"飞”来了不少儿孙,拂掉了仅存的一丝淡淡的哀愁。  

  这些都是村间的寻常事,但它像春天的雷在村庄、田野擂响了。春天拂着绿色的翅膀在大地漫游,万户陶醉在春声里……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
  文本:选自《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