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文明之声
文明之声|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并授权潇湘诗会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刘向的作品《说苑·政理》。


主播:宝森(四川省南充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说苑·政理》

西汉·刘向

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豹曰:“敢问全功、成名、布义,为之奈何?”文侯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辩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西汉经学家刘向的《说苑》原为二十卷,大部分散佚,仅存五卷,后经北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政理”为其第七卷。

  《说苑·政理》阐述了古代贤人为政的道理。在上面这则故事中,魏文侯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行前叮嘱他要“全功、成名、布义”。西门豹问怎样才能做到成全功名、广施仁义。魏文侯答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意思是,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可靠,眼睛看到的不如用脚踏勘可靠,用脚踏勘的不如用手辨别可靠。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到了邺县后,及时深入调查研究,“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迅速破除了当地“河伯娶妇”的迷信习俗,并发动民众开凿十二“渠”,“名闻天下,泽流后世”。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
  文本:选自《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8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