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并授权潇湘诗会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儒家经典著作《礼记·大学》(节选)。
西汉·戴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是《礼记》中很重要的一篇,尤其是南宋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后,成为读书人的必读篇目,对宋明以来读书人的精神风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与“小学”相对,是成人之学、大人之学,主要讲成人之学的教育目标。《大学》提出儒家教育的“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明明德”指君子的修养,是一切行为的根基;“亲民”是儒家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止于至善”是最终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途径,分别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以“修身”为核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具体方式,“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自然结果和延伸。因此,《大学》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最深刻体现:为政的根本在于为人,而人的根本在于德,道德是政治运作的基础;而德的完善与扩充,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自我修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