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艺术长沙
艺术长沙(312) |花鼓戏不“古”,她“抖”出长沙“红”

  编者按:转角都是戏,所遇醉潇湘。当湖南戏曲与美城美景结合在一起时,观戏与赏景充分融合,我们发现戏曲不仅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随着戏曲文化的影响力,各地更是唱出了一出湖南好“戏”。所以,《“戏”游湖南》专题将带大家走近湖南名角,听她们把湖南唱给您听,一起在戏曲中读懂三湘大地的气韵和内涵。

  “逃出山门心胆怕,山又陡,路又滑……”眼波流转,眉目传情,12月2日下午5点,长沙市戏剧艺术中心内,花鼓戏青年演员陈雨晴唱起了轻快活泼的《双下山》,此刻,她和“梨园行”的同事们正在为2个半小时后的直播做准备。

  前不久,一举拿下短视频平台“戏曲曲艺”赛道全国第三名,陈雨晴凭着“好戏”出彩,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长沙花鼓戏响彻全国。尽管是名“95 后”,却已是“老戏骨”的陈雨晴性格沉稳,与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谈起心爱的花鼓戏,她直言:“这花鼓戏啊,只要是我们唱着,大家都来听着,便觉得有奔头。”

  唱念做打,“戏”推星城

  “行行走,走行行,来到长沙火宫殿……”随着清澈明快的曲调,陈雨晴带着一段自编自唱的花鼓戏亮相央视戏曲频道,唱响长沙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长沙,更想畅游星城。

  “导演联系我的时候,给我提出了额外要求。”性格爽朗的陈雨晴解释道。原来,了解到她能写词,导演就要她自己设计,用花鼓戏介绍长沙美食文化。“最终我用了花鼓戏《放风筝》的一段曲调,加上通俗易懂的词句,将糖油粑粑、臭豆腐等特色美食介绍到位,也方便大家传唱。”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准备这段不到 20 秒的镜头,陈雨晴开启了“加班加点”模式,写词、配乐、录制,不断地调整唱腔和情感,最终从 20 多个版本中选了最满意的一版来“戏”推星城。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次荧幕前的出彩,不过是陈雨晴十余载学戏生涯的一个缩影。

  在株洲攸县长大的陈雨晴,中学阶段就是舞蹈队长,还是“校园十佳歌手”,表演的天赋已经在她身上初显端倪。

  “当时我参加了艺校提前招生,学满两年便能参加工作。”父母务农出身,家里还个求学的弟弟,说起13岁踏入这一行,懂事的陈雨晴笑着称之为“阴差阳错”。

  彼时刚踏进了雏鹰艺术学校的校门,看着黑板上“花鼓戏班”几个大字,陈雨晴傻眼了,自己什么都不懂,怎么办?

  “8 门功课我都能拿下,学花鼓戏有什么难?我不后悔!”要强的她劝退了阻止她学戏的父母,一转头扎进了“戏曲海洋”。学戏与学习俨然不同,凌晨6点起床练嗓,发声、吐字、行腔,句句唱到实处,大课练形体、圆场、毯功等还只是基本功,学习这样一项传统综合技艺,陈雨晴直言,尽管辛苦,但在这一过程中她也渐渐感受到了花鼓戏的魅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陈雨晴在毕业大戏《泪洒相思地》中脱颖而出,忠贞不渝的角色王怜娟 让她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2012 年,陈雨晴放弃了县剧团稳定的 工作,选择来到长沙 “半工半读”,一边实习一边在湖南省艺术学院进修。没有老师带着,陈雨晴就“扒碟”,没有音乐,她便咬着牙自己记节奏,曾因受伤一蹶不振,也在多少个日夜不甘落后选择“疯狂加练”。

  如果说年幼的陈雨晴梦想是成为“大明星”,直至踏入“梨园行”,她更明晰了未来的道路:“花鼓戏是湖南的文化标签,唱念做打必须得样样齐全,才能配得上一个好演员, 而且这样的好演员是十分难得的”。

  一曲花鼓戏,唱活一座城

  四个陶瓷酒杯,十指纷飞,伴着曲调活泼的花鼓戏《采茶调》,陈雨晴上了热搜。

  2019 年因为疫情停工待家,最初,陈雨晴拍视频只为分享生活,直到一条留言 闯进了她的视线。

  “居然刷到了我们家乡的花鼓戏,我还以为早就绝种了呢!”

  “当时看到就难受,更多的是不忿。” 陈雨晴感叹,“我学戏十余年,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演员深爱着、传承着这项技艺,在我们眼里它正青春着,但怎么会有人以为花鼓戏绝种!我得让人们看到它、听到它、喜欢它。”从那时起,陈雨晴每天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分享花鼓戏唱段,为了拉近传统 戏曲与观众的距离,她用戏曲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传播方式,巧妙地将长沙城编进戏曲里,唱给网友们听。


  2021 年,陈雨晴开设了《一东百唱百年》合集,自编自导自演,用自己的方式唱响一座城。长沙火车头公园、黄兴路步行街中心广场、湘江边的河堤……到处都有陈雨晴唱花鼓戏的身 影,“走到哪儿,我就把花鼓戏唱到哪儿”。

  在长沙这个时尚又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新潮玩法层出不穷,传统文化也延绵不绝,湖南独具特色的花鼓戏便是其中顽强有力的一支传统力量。“除了《刘海砍樵》之外,《打铜锣》《补锅》等都是长沙花鼓戏的经典剧目,推荐大家来看。”陈雨晴介绍到,现在来长沙,想看戏剧不是难事。在坡子街火宫殿、长沙市实验剧场、湖南地方戏曲中心、湖南大剧院、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等地都常有剧团驻唱,“让花鼓戏陪您游长沙!”陈雨晴笑着说。

  用年轻的方式,传递古老文化

  灯光,准备就绪。

  演员,准备就绪。

  音乐,转备就绪。

  9 月 15 日,长沙市花鼓戏院正式开始上线直播,为此他们在排练厅里盖起了一个336 平方米的直播录影棚,并配上专业摄影团队和直播团队。


  “当天我是主持人,真是紧张又有压力。”陈雨晴说。此前她与同事连轴转了一个多月,想以一场高规格的晚会标准,来打造首场直播。“节目现场的舞美、灯光、服装、乐队要细细考虑,甚至视频是横屏还是竖屏,如何与粉丝互动等问题,我们都讨论了许久。”陈雨晴直言,别看屏幕里只有花鼓戏演员出镜,事实上,演出背后凝聚了 50 余人的团队力量。

  晚上 7 点半,直播正式开启,在一曲曲熟悉的花鼓戏上场后,直播间的关注度和粉丝数不断上升,最终她们以 350 万人次的观看量拿下首播“开门红”。“我是‘00后’,我已经看了1 个小时了!”“传承花鼓戏很棒,为年轻人点赞!”……评论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为花鼓戏叫好,之后近 3 个月时间,长沙市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迅速吸引了 10 余万粉丝,他们也创排了众多加入创新元素的经典花鼓戏剧目。

  “数据显示,31~40 岁的观众占据榜首,第二名是 41~50 岁,随后是 21~30 岁,我们的花鼓戏,不怕没有年轻人喜欢。”陈雨晴激动道。此外,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正尝试将戏曲与文旅、乡村振兴相结合,“明年我们将加大线上演出场次,还计划制作关于长沙文旅的视频, 介绍长沙的美食景点和传统文化,真正做到把湖南特色唱出去!”


  来源:今日女报 2022年12月8日第9版、艺术长沙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冯晓雅 见习记者 陈雪炎 供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