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二十四节气 >> 2023节气生花
二十四节气生花|立春·迎春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是先民认知一岁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的知识体系,不仅包含民俗系统、指导农耕的时节体系,也反映自然节律变化,其中便包括应花期而时的“花信风”。2023年,潇湘诗会将于每个节气与您一同分享节气花事,静赏时光生花。



“好一朵迎春花,人人都爱她。好一朵迎春花,迎来大地放光华。”

每年春节期间,超市的音响总会循环起这首熟悉的粤语歌曲《迎春花》,渐渐地,歌曲也如同其歌唱的迎春花一般,成为了人们心中春光来临的信号。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旧时也称“岁节”“岁旦”,立,建始也。立春,春意起始,万象更生,加之临近年节,便有了开启新轮回的吉祥之意。


春寒料峭,虽已入春,但对于许多地区立春仍属春的前奏。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乍暖还寒之际,迎春花盛于百花身前,先花后叶,团团紧簇,鹅黄色的春情点缀在遒劲的老枝上,端庄秀丽,傲霜斗寒,气质非凡,正是“东风第一香”。红楼十二钗中贾府二小姐落落寡欢,不常与一众钗黛同欢,为其名“迎春”也正应此花凌寒独开之秉性。


相传古时,一岁冬末春初,花神召集百花商议谁愿受刺骨冰霜,亲临人间报春,传播希望与美好,百花皆沉默不语,唯有一个穿着鹅黄色衣裙的小姑娘自告奋勇。花神深受感动,同意了其的请求,并送给了她一个美丽的名字——迎春。

此后迎春每岁踏寒而来,千年如一,应时而开,“不知迎得几多春”。世人将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山茶合称“雪中四友”,加之其不畏寒威,被赋予了无畏争先的寓意,深受世人钟情,自唐代中期开始,人们便已开始对这位报春使者进行人工种植。


迎春花不择风土,不论农家花篱、路边野丛、峭壁石缝,只要春落脚之处,随处而开。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酷爱园林、花卉之事,在此首《代迎春花招刘郎中》里,就直白地写了迎春花的低调与独特,即使未有松竹的挺拔、不如桃李开放的盛大、不比杏花的艳丽,但娇小的迎春身处其中也别有风采。


如果说上首白居易对迎春花的喜爱还相对含蓄,在《玩迎春花赠杨郎中》里则再无遮掩,向好友大肆安利起来:“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在其笔下,迎春光芒夺目,在黄花中已难有对手;三月的蔓菁花确实美丽,但又哪有迎春这般耐寒,便也只是寻常罢了。

不过迎春花终归平凡了些,作为“春花之C位”更多也是使命层面,落入群芳,富贵不若牡丹、艳丽不若芙蓉、清雅不若梅花,但她就如每个平凡中各具特点的我们,朴素但热烈,看似柔弱却坚韧顽强,生于芸芸乡土,也许默默无闻,但不拘束,就在泥中开出属于自己的动人之处,默默无闻地履行自己对世界的担当,像极了《流浪地球2》中那句台词——无关公平,只有责任。


立春是春的起始,甚得古人重视,迎春便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也称“演春”。立春前后民间要行祭礼,聚会“糊春牛”,制作春牛图像;接春神“句(gōu)芒”,大班鼓吹;立春当日还要“打春牛”,将泥塑春牛打碎,提醒人们不违农时,及时播种,祈愿五谷丰登……春回大地,生机勃发,人与自然皆欣欣向荣,因此迎春花的第一重花语便是生命与活力。

迎春花还有坚韧顽强、青春活泼的花语。北宋诗人韦骧就的诗作《迎春花》中就有描写少女将迎春花绣在身上的句子:“绣在罗衣真有趣,不将红紫累婵娟。”将迎春花编作花环戴在头上、手上装饰也是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此外,立春时节好友之间也可互赠迎春花束,在一年伊始送上激励与祝福。


关于爱情,迎春花的花语是相爱到永远。相传上古时期洪灾泛滥,舜为治理大水,只得与妻子分离,年复一年,妻子在等待舜归来的期间便在后院种迎春花,但未能等到丈夫归家,便在一年迎春花开之时病重离世。舜回家后悲痛不已,于是每年种迎春花纪念妻子。后来将迎春花送给爱人,便用以表达不畏困苦也要在一起的决心。




今日立春,迎春花已先开了。

愿诸君皆能紧跟脚步,凌寒先放,坚韧无畏,迎接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