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艺术长沙 >> 新闻动态
艺术长沙(415)|湘剧《夫人如见》:塑造近代史上的全新女性形象

  ▲湘剧《夫人如见》剧照  孙波辉 摄

  近日,由湖南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创作演出的近代历史题材湘剧《夫人如见》,根据5月底首演后的专家意见完成了剧本修改,正在加紧提质打磨。

  湘剧《夫人如见》是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22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资金资助项目。剧中的“夫人”是指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夫人李闰。该剧以李闰的生平事迹为素材,以一种东方审美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新视觉、新空间,谱写了一部浪漫主义写实风格的女性戏曲作品。专家认为,该剧题材新、表演好,塑造了李闰和谭嗣同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是历史名人题材创作的一次突破。

  “谭嗣同如一颗闪耀的星辰,遮蔽了李闰的光芒,其实她是一位值得后人永志纪念、永怀尊敬的杰出女性。”据《夫人如见》编剧罗怀臻介绍,2021年他应邀到湖南采风,在参观谭嗣同故居时,被李闰的生平打动,下决心创作一部以李闰为主角的湘剧。

  之所以选择以湘剧的形式讲述李闰的故事,罗怀臻说:“李闰,湖南人的女儿;湘剧,湖南的地方戏。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闰的性格恰恰契合了湘剧的特点,朴实无华,端庄厚重,激越缠绵,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既典雅又通俗。”

  李闰生于1865年,与谭嗣同同年。两人18岁成婚,婚后生活15年,谭嗣同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殉难。谭嗣同死后,李闰继承亡夫遗志,既担负起家庭重任,还承续了谭嗣同未竟的事业。在晚清黄昏、辛亥前夜的艰难时世中,李闰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兴办女校、建造育婴堂、修建烈士祠,完成了一个从封建礼教旧家庭中循规蹈矩的旧式妇女,向追求精神独立、人格自由的现代女性的蜕变,为后来中国女性的觉醒提供了范本。

  “遗憾的是,李闰本人并没有留下图像,网络上流传的素描像乃是今人对她相貌气质的遐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湘剧《夫人如见》正是要弥补这个遗憾。”罗怀臻说,“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那个隐身在历史人物背后、被历史浓雾团团包围着的李闰得以‘复活’。

  “夫人如见”四字是谭嗣同生前写给妻子李闰私人信函的抬头。该剧采用书信体的方式,既娓娓道来又慷慨激昂,既细致入微又纵横捭阖,把大时代中仁人志士的儿女情长,把旧时代里闺阁女子走向精神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心路历史,通过“信”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书信的形式展开戏剧,既有利于形成内在戏剧性,又能尽情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还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罗怀臻说。

  首演后的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夫人如见》是一部思想性和文学性完美结合的作品。该剧不是单纯地表现谭嗣同夫妇的爱情故事,还从李闰的成长变化角度展现了谭嗣同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及他对李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文艺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

  该剧立体、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得到专家的肯定。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该剧浓墨重彩地塑造了近代史上一个鲜活的女性形象。

  此外,《夫人如见》叙事结构独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件和细节,一环扣一环,对人物内心极致情感的深度、浓度、烈度的挖掘,拓宽了剧种表现力的边界,也充分展示了湘剧的剧种魅力。舞台时空的处理运用也颇具匠心,多层次、多角度、多空间的叙述方式,既保持了传统戏曲的基本层次特点,又充满了现代感。唱腔设计以高腔为主,对人物的表达和表现很贴切,管弦乐与民乐的结合,使该剧的音乐唱腔既有时代感又不失湘剧特色。

  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杨灼表示:“我们听取各方意见,目前已经完成了剧本修改,在舞美、音乐等方面也进行了调整。”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8月10日 张玲、艺术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