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致敬文学湘军》系列
潇湘诗会《致敬文学湘军》(九)| 致敬阎真

致敬阎真

作者:聂 茂

朗诵:黄昱颖

  阎真是一个掌握语言的文化巨人,一个纯粹而略带忧郁的学者,一个有着创作信仰和文化使命的作家。作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以超常的语言驾驭能力和高度的自觉意识,义无反顾地闯入文学之地。一路走来,他经历了沧桑与伤感,也收获着诗意与甜蜜。《曾在天涯》让文学书写和理想破灭后的生存抉择异常艰难地呈现出来,个体生命价值同天然拥有的精神价值恰到好处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女人》的成功或失败都代表着一种诗意的张扬,而文本的诗意并非来自无病呻吟的抒情,也不是作家毫无节制的自恋,而是当代女性真实的生存困境。阎真不想逃避,更不想粉饰,他更愿意揭示,对真相的揭示,对价值观的揭示,对爱情疼痛的揭示无不充斥其间。

  而为他赢得盛名的《沧浪之水》和《活着之上》,他的文学轴心依旧聚焦于知识分子的生存与发展。他的身上存在着深刻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对立,他的作品一再书写着现实主义题材,但却毫无顾虑地借用传统文学的书写套路或叙事特征,沉稳儒雅的言语,大巧若拙的风格,精雕细琢的作派,饱满人文的情怀,娓娓道来的陈述,无不彰显他创作上的大气与自信。面对现实的重重枷锁与市场经济的精神逼宫,他始终保持灵魂的独立性和纯洁性,并以超强的主体自觉,清醒地拷问自我,实现自救和他救。他常常以“我”这种非全能的视角切入叙事的剖面,而不像许多作家所忌讳的那样将自己隐藏在厚厚的文本后面,保持着所谓的“客观”、“中立”或“零度叙述”。有时他甚至显得婆婆妈妈,一个心里活动或一个场景可以延续很长时间,这反映他的内心纠缠和对书写对象的理解与包容,也增加了他所擅长的精神独白和灵魂拷问的沉重分量,尽管这种风格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他的叙事,损害作品的光滑度。他的创作都有时代特色和主题意识,更有一个精神符号或文化信仰贯穿整个文本,无论是屈原还是曹雪芹,这鲜明地表达出他的精神姿态和艺术立场,也就是他的一份属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属于每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主体社会人的良知与责任。

  不少读者想当然地把他归入官场小说作家群中,这显然是误读了他。他的作品无一例外地洋溢着诗意,这种诗意只要慢慢品读就能充分地感受出来,一段对话或一个细节的处理,在有距离的观注中都能发现涌动其间的被遗失的诗意。阎真作为作家符号的社会能见度高了,但他仍然还是最初的那个人,依然单纯、善良、执着,他把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特思考和精神焦虑,释放在他营造的天地之间,他的文字带着咳嗽,反复琢磨,充满强烈的书写自觉。

  从他一脉相承的创作主旨中可以看出,他是具有宏大野心的作家,实际上,他的努力配得上他的野心。他始终在关注人的生存和命运的问题,以及精神困境的出路和更高阶序的活着之上的问题,这也是所有人类的最高问题。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令人信服地踏入中国当代文学的人物长廓,所有这一切,无不昭示着阎真文学命途上的美好未来。


  (本文选自聂茂《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之《湘军点将:世界视野与湖湘气派之第三章《对话阎真:现实的格斗与理想的悬浮》,本书系由中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作者简介

  聂茂,原名陈庆云,湖南祁东县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归国博士。聂茂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小说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会副会长。在《人民文学》和《诗刊》等发表大量作品,已出版各类著作40余部。其中,散文代表作《九重水稻》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