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我们的节日”系列 >> 2020
“八一”建军节|最可敬的人,最可爱的人

  1927年的8月1日凌晨,由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的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一声枪响,中国革命从此揭开新篇章。一支属于人民的军队在战火中诞生。

《南昌起义》| 黎冰鸿

  1928年4月,撤出的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西江月 · 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跨雪山,过草地,两万里长征,奏凯归还,或者埋骨青山。

《走过岷山》| 孙立新

  长征精神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牺牲精神;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

七律 ·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董希文

江城子 · 忆长征
李志民
长征万里路迢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陈毅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和平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

  大漠戈壁,雪山冰峰,他们任风吹日晒,霜打雨淋,毫不动摇,保卫边疆;地震来临,他们深入灾区,不顾余震威胁,抢险救护;新冠肺炎病毒侵袭,他们坚定“逆行”,义无反顾,冲锋在抗疫一线与死神交战,舍生忘死;洪水肆虐,他们夜以继日,奋不顾身,哪怕艰险万分、疲倦难耐,也绝不退缩。

  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将一众困苦扛在肩头,为了人民的平安幸福,为了祖国的繁荣稳定负重前行。


愿奋斗在抗洪一线的解放军战士都能平安归来!

  英雄挽歌

  作者:聂 
  朗诵:荣 

  从最高的静谧处
  奔腾的脉搏,停止了跳跃
  花儿为爱情而死,如同军人为信念献身
  他们站在生命的稻田,泛滥的洪水
  直扑而下,他们被连泥带土
  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

  他们来不及看一眼最后的战友
  来不及向获救的老人和妇女,
  说一声“再见”
  来不及向刈割的家园,掬上一捧热泪
  他们就这样牵挂着,带着残缺的遗憾去了

  他们死于激烈的鏖战
  在庄严的誓言中,死去
  在最值得的时候,死去
  悲壮的洪水,展示了死亡的全过程
  他们没有一丝胆怯,没有一丝悲痛
  而灵魂蠕动的最深处,
  那古老得无法追忆的血已开始发黑
  那开始发黑的血,成为战友们前进的路标
  他们就是这样,把最醒目的标记留在人世
  把军旗的一角,缠在受伤的额头上
  永不沉沦

  在到处飘浮的,
  被洪水撕碎的时间的残简上
  没有葬礼,
  但他们听到了堤坝四周粗犷的号子
  没有墓碑,但永不倒下的村庄和河流
  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没有悼词,也没有祈祷的十字架
  但他们早已与复苏的田园,
  浮出泥土的阳光
  以及永远唱不完的民谣融为一体

  而今,他们躺在
  一个看不见的地方
  在另一个战场,在浊浪滔天的走廊
  他们散发着泥味,汗味和水稻味
  那无法回归的血,随河流奔腾
  在草丛中,在堤坝上,在乡亲们的视线内
  他们的血像火焰,被洪水稀释
  被大地吸纳,成为丘陵上的红木棉

  而今,海兽再也无法伤害他们
  他们躺下来,睡成战斗的姿势
  一只手撑开,像要努力抓住波涛
  另一只手,垫着乱蓬蓬的头发
  像一艘船,继续航行

  而今,死亡彻底解放了他们
  时间像山谷中袅袅升起的白雾
  使他们于疲惫的睡眠中,仍然飘出怀乡的忧郁


  新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实壁垒。

  新中国建立初期,大批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广大干部、工人响应号召,投身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中,在艰苦条件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带动了中国高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勇于攀登 彪炳史册| 新华社

  此后,从“北斗”卫星升空到“辽宁舰”服役,从“东风”系列导弹到99A式坦克,中国的军事力量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内飞速发展,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了充足的底气。

  坐立于湖湘的国防科技大学,勇于开拓创新,立足发展,放眼未来,不断地为国家输送卓越的人才和高精尖的科研成果。

  两弹一星

  作者:聂 茂
  朗诵:王晋江

  这是一个光荣的集体
  把镀金的奖章,埋在最硬的沙漠里
  这是一个词
  也是全部的动词,是血与肉的集结
  1951年,于敏从北京大学
  调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隐姓埋名30年
  于敏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
  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事业之中,
  也就足可以欣慰了。”
  1961年4月,王淦昌接受了研制核武器的任务
  他说,“我认为国家的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
  那正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
  
  1958年,邓稼先在钱三强的竭力推荐下
  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核武器研制事业中
  他对妻子说,“为了它,死了也值得!”
  
  程开甲,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领头人
  在荒山野岭隐姓埋名,日历一翻,就是25年
  当被问及参加核试验最难忘的感受是什么
  他老泪纵横,“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
  
  一位工程师,接到秘密调令
  她瞒着丈夫,借口出差,神秘消失
  半年后,在孔雀河边的一棵树下
  她与心爱的丈夫意外相逢,像两棵草
  惊讶地站在路边,泪眼婆娑
  原来,她的丈夫也接到密令
  他们近在咫尺,却有着天涯的距离
  张爱萍将军听到这个动人的故事,流着热泪
  来到那棵树下,动情地说
  “就叫它夫妻树吧,它是一座纪念碑!”
  
  还有,王承书,504厂唯一女性
  她的科研成果曾轰动世界,从美国回来后
  她与丈夫张文裕一起,隐姓埋名三十年
  她是死后既有资格见马克思,又有资格见爱因斯坦的人
  她最感动人的一句话是
  “自己从来没有‘牺牲’的想法。
  为祖国工作,自己怎样也不应看为是‘牺牲’。”
  多么质朴的话,多么纯粹的人
  以及许许多多,至今不肯披露姓名的人
  这些名字,连同一个个伟大的灵魂
  相聚一起构成民族的脊柱,国家的栋梁
  
  请给予最高的赞美吧
  这个英雄群体,雕塑般矗立在大地
  可他们还在上升的途中,还有一批又一批新的血液
  还有继续缄默的嘴,还有他们向云霞道别的
  每一个动人的手势
  还有青铜的月和不凋之花的遥遥相约
  就那么隔着银河,隔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老死相依,在一柱烛光里,照亮彼此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一个强大的祖国。93年来,他们的心头牵挂的是国家和人民,他们的眼里闪烁的是血性与担当。

  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他们展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与传扬。

  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最可敬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



图|@人民日报

北斗开通 星耀全球

热烈祝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