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我们的节日”系列 >> 2020
七夕节 | 古人写下的七夕,不只有爱情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牵牛和织女本是天上两个星宿,关于他们的传说最早在《诗经·小雅·大东》中便有记载。

  汉时刘安《淮安子》中两星开始有了些“暧昧”——“臣雷公,役夸父,妾宠妃,妻织女。”虽也是根据神话传说而来,但彼时织女还只是仙女,牵牛也没“获得”织女的思恋。



  牵牛织女正式“互生情愫”到南朝才开始有详尽的记载。这时他们已经在七月初七渡河相会,而这段可悲可叹的爱情故事和七夕“乞巧”的风俗在民间也广为流传了。

  再后来牵牛织女便成了文人墨客诗词歌颂中的常客,千百年来,多愁善感的他们少不了以“七夕”为题材的作品。


七 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辛末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白居易笔下的“七夕”,是良宵一刻互诉衷肠,带着对分离的叹惋和同情;李商隐笔下的“七夕”是浓浓的相思苦,首联中谈别离时的一个“好”字,愠色中满是无奈。

  今时,随着牛郎织女美丽的爱情传说的传扬,以及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七夕”的联想已很难跳脱出爱情的范畴,但古人笔下的“七夕”远不止于此。


乞 巧

  “乞巧”是指民间妇女向天神乞求智巧,是“七夕”节日最核心的传统习俗之一,到唐时在宫内也极度盛行。


七 夕

唐 · 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古人笔下描写乞巧的诗句不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祖咏在《七夕》一诗中的“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所提及的穿针、捡巧、摆瓜果等在近代仍然在民间随处可见。




乞 巧

唐 ·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诗人林杰的《乞巧》开头两句写民间故事,后两句则简明扼要的描绘了当时人们乞巧的热闹场景,鲜明地写出了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七 夕

北宋•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同样是以乞巧为题材,在杨朴的这首《七夕》中,则另辟蹊径,反其意而用之,以“乞巧”习俗反讽世上尔虞我诈、投机取巧之风,“七夕”在此成为了诗人批判现实世界的题材。





曝 衣

  除了“乞巧”之外,“曝衣”也是经常入诗的七夕习俗,杜甫的《牵牛织女》中的“曝衣遍天下”一句便是典范。此外,包括李商隐、宋祁等诗人都曾有与曝衣相关的诗作。


七夕

唐 · 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李贺的这首《七夕》中则将曝衣时的景象写得尤为生动,抒情神细,既浪漫又暗含一些内心生发的悲怆,充分表达了内心缠绵的情丝。





念 远

  明明是“七夕”团聚之时,而我却在他乡。目睹他人乞巧,我却和贤妻天各一方,远离故土,心中空怀寂寞。新月当空,初秋已至,恐怕也只有那天空中日日偷看银河的牵牛才能明了我心中苦闷。


他乡七夕

唐 ·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孟浩然笔下的“七夕”虽只提到月下穿针的妻子,但“故国”“羁愁”等词道尽了羁旅愁绪,思想念远之情便格外明晰了。





人生理想 人生态度

  以“七夕”寄语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的诗句并不少见,尤以辛弃疾的《绿头鸭·七夕》一词最为典型。


绿头鸭·七夕

宋 · 辛弃疾

叹飘零。离多会少堪惊。又争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难凭。占秋初、桂花散采,向夜久、银汉无声。凤驾催云,红帷卷月,泠泠一水会双星。素杼冷,临风休织,深诉隔年诚。飞光浅,青童语款,丹鹊桥平。

看人间、争求新巧,纷纷女伴欢迎。避灯时、彩丝未整,拜月处、蛛网先成。谁念临州,萧条官舍,烛摇秋扇坐中庭。笑此夕、金钗无据,遗恨满蓬瀛。欹高枕,梧桐听雨,如是天明。

  这首《绿头鸭·七夕》放眼望去,写牛郎织女相会和“乞巧”之景,皆是欢乐祥和的画面。然虽与众人同笑,依旧难平心中壮志未酬的无奈与痛苦,苦楚谁知谁懂。

  稼轩先生借“七夕”乐景寄寓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道出了心中积郁已久的恨意,也衬托出了内心对久不得志的悲凉和愤懑。


  诗词中的“七夕”,除开少数写“乞巧”、“曝衣”等习俗的盛大场面之外,大部分作品仍旧是以乐衬悲的。除上述之外,还有以“七夕”写闺怨、写抱负、写政治诉求等等。这和“七夕”传说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演化、丰满是分不开的。



  如今的七夕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以“中国情人节”的名号广为流传,有情人可以通过视频随时相见,亲朋好友也可以随时相约。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不再像牛郎和织女一样,是每年只见一面,是好久好久的等待。

  牛郎织女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是中国的爱情价值观,是对幸福生活的努力追求,是对心上人的忠贞不渝,是对家庭的团结稳固的维护,是一人一生的中国式浪漫,是在享受甜蜜氛围的同时,更加懂得珍爱身边人,好好把握幸福的一份坚定。

  愿你我都能如牛郎织女一般,不懈怠、不辜负,得一心永恒相伴,得一人相守一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