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我们的节日”系列
重阳节|敬老尽孝,别让爱再等待

  中国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易经》中将“九”数称为阳数,而九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又名“重九”,是吉祥的日子。

  重阳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九”在民俗观念中是最大数,音又同“久”,故有长久长寿之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传承至今,登高赏秋和感恩敬老成为了重阳节日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的由来

  追根溯源,重阳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原始祭天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到先秦时期,又有了庆丰收饮宴的传统。于是,拜神祭祖、求长寿、饮宴活动构成了重阳节最初的基本内容。

  三国时期,首次出现了“重阳节”名称的记载。魏晋时期,节日气氛逐渐浓厚,赏菊、饮酒等习俗流传开来,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如晋代大文豪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德宗李适年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被定为正式节日。宫廷、民间天下共庆,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节日习俗也就此开始愈发丰富多样。

  1989年,我国政府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发展至今,重阳节已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


重阳节的习俗

登 高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据文献说,“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登 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赏 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插茱萸等古俗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都门杂咏·论糕
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
面夹双层多枣粟,当筵题句傲刘郎。

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其味清凉甜美,因饮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古有“长寿酒”的美誉,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的记载中,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菊花酒自汉代已可见,到明清时仍盛行,佳节亲朋相约,共饮三杯两盏,窗前篱下,吟诗唱酬,留下不少佳句。

九 日
唐·耿湋
重阳寒寺满秋梧,客在南楼顾老夫。
步蹇强登游藻井,发稀那更插茱萸。
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叶枯。
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重阳正值秋末,时不时太阳还会出来露露脸,尤其是南方,至今仍有晒秋、放纸鸢等户外活动;此外,享宴祈寿、辞青、祭祀海神等也都是重阳的传统节俗。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进入新时代,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将新老文化内涵进行杂糅,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2013年起,重阳节成为了中国老年节。不仅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尊老、爱老、敬老的文化精髓的传承发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长辈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辛劳半生,将你我抚养成人,现在轮到我们心怀感恩,温情回馈的时候了。

  值此佳节,将工作暂放一放吧,与父母共饮淡酒或清茶,陪他们回述一段往事,就像从前的他们陪伴我们长大那样耐心和体贴,珍惜每一次相聚,再多爱他们一点。当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看到父母安康的模样,便是长久挂念的家人送给我们最暖心的问候与祝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