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我们的节日”系列 >> 2021
七夕节丨乞巧:藏着一份女儿家的小心思

  “七夕”又称“双七”“巧夕”“星期”等,是我国尤为深情的传统节日之一。

  七夕节常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实质上,七夕节的由来与发展与情人节并无太多关系,在七夕节漫长的发展中,它的主角始终是女儿家,主要活动是乞巧。

  七夕节与许多中国传统节日一样,设立之初都与星象有关。

  在流传过程中,人们赋予了星象人物的形态,又编织成故事传播,不断为其添加新的内涵,所以“牵牛星”“织女星”“银河”等星象随七夕节为人知晓。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的《秋夕》写深宫宫女于七夕时节无人共情的失意之情。

  诗句描写的冷清画面将宫女佳节得空,心里却更加独孤失落的的情绪娓娓道来。

  如果懂得“七夕”早先时候对于女儿家的意义,会更明白女儿家独自过七夕节的沉重情感。

  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早先牛郎的戏份不多,主要讲述织女为天织造锦衣,手艺精湛,但长此以往,劳累不堪,于是天帝准许织女稍作休息,并嫁与牛郎,而后织女织造疏懒,被罚一年一会。

  因此,七夕节有祭拜织女的习俗,形式多样不拘场所,可前往庙宇也可望空而拜。

  男子一般不参与七夕祭拜,以便女儿家结伴相游,尽情向织女表达自己的诉求,可以求夫婿、求容貌、求手艺、求子、求平安等等,民间有首《乞巧歌》,一展女儿心思。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容颜。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与志趣相投的姐妹共同玩乐,是七夕节里女儿们最开心的事,玩乐的内容总归为“乞巧”,即乞求智巧。

  穿针乞巧与浮针试巧因实施起来简单,传播较广。唐代诗人权德舆写过“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北宋张先也写过“双针竞引双丝缕。家家尽道迎牛女。”

  诗句记录了七夕夜女儿家穿针乞巧的模样。“乞巧”须得热闹,一群群女儿聚在一起,看水面谁与谁的针相碰,怎样相碰合巧,还可以比赛穿针,有七孔针、九尾针等,谁先穿过便得巧。

  此外还有蜘蛛结网乞巧、雕花果乞巧、绣花乞巧,多种方式任由挑选。与祭拜不同,七夕乞巧活动后期逐渐有少部分男子参与,形式是作笔墨文章。

  但七夕节总归还是姑娘们的节日,到了乞巧生乏,或是晚间闲时,女儿们坐着躺着,晒晒衣服,吃点瓜果,或染指甲,聊天赏星星,也别有一番情韵。

  七夕节里,女儿们都有所求,求而不得则郁闷伤心,此种情感古来许多诗人都借以抒发壮志难酬或思人思乡之情。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如今,七夕节是情人节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也有了新的专门为女性设立的节日。但今日银河皎洁,星辰如故,不可浪费良辰美景,不如学古人三五好友一聚,对星河许个愿,向织女许下一份充满期盼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