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岁末最后一天,被称为“岁除”,旧岁至此而除,新岁即出。除,为去除,夕,指夜晚,“除夕”即是“岁除”之夜,也是一个农历年的最后一夜。
除夕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现存文献最早提到“除夕”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
自古以来,除夕在中国人的心中意义重大。它是连接新岁的链条,是辞旧迎新的重要节点,它从小就在我们心中埋下一颗名为团圆的种子——这天不论再忙再难,都要赶回家和家人相聚。
和爱的人在一起,才是年。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曹雪芹 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儿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皆打扮得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
“爆竹声中一岁除”,红色的炮竹在风中起舞,热闹了整个大地。人们的心就像风筝线一般,被这喜庆的氛围牵动着,往家的方向飞。
除夕的颜色,就是中国人的底色。
《我家的除夕之夜》 关静梅 拜年仪式结束,一家人开始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很是丰盛,热菜凉莱,荤素搭配,主要以肉食为主,平时难得吃上一回肉,过年时各色香味俱全的肉菜一起上桌,美美吃上几天。今晚平时辛苦劳作的男人们畅开肚皮吃肉喝酒,觥筹交错中诉说当年的生活的酸甜苦酸辣,规划着来年的生活蓝图。酒酣之时,猜拳行令,开怀畅饮,彻底地放松着自己,笑声、猜拳声、嘻闹声,响彻小院上空。女人们细细品尝着自己杰作,喝着甜甜的饮料,话着家常,逗着小孩,在孩子们的嘻闹声中,自己也乐翻了天。 |
看父亲坐在门前处理新杀的家禽,看母亲在炉边挥舞锅铲,和一家人一起在厨房进进出出忙活,是无数游子踏尽风雪回家的执着和惦念。
除夕,阖家团圆之时,年夜饭自然是最重要的环节。桌旁围坐,互道心事,递送祝福,爆竹声、欢笑声、电视机里春晚的节目声,协奏出一年中最幸福欢快的乐章。
团圆饭,有思念,有关心,有温情,汇聚成热气腾腾年味,在未来一年分离的岁月中温润乡心。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 |
年少时总是吃完团圆饭就把自己锁进屋里,和暗恋的同桌视频,和死党天南地北的闲扯,长大后,这些还是会做,但更多的时间都想留给父母家人。放下手机,和母亲抱怨两句一年的辛苦,和父亲讨论他最爱挂在嘴边的“家国大事”。
除夕夜一过,世界都大了一岁。在每段成长来临时,总要提醒自己学会珍惜,切莫辜负。
一年时光,努力过,拼搏过。辛苦了,好好地谢谢自己。
时光飞逝,生活不易。除夕,是终点,是起点。
从今天开始,要欢笑,要幸福,要安康,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