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红色摇篮”声音馆(四)|杨开慧:毛泽东一生的最爱

知·先烈姓名

杨开慧

  杨开慧与毛泽东经过数年的了解与相爱,1920年冬, “不做嫁妆,不坐花轿,不用媒妁之言”,两人自由地结婚了。她欣赏他,深爱他,并追随他的理想。在被捕后,敌人提出条件,只要她在报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马上获得自由,她毅然回答:“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听·先烈故事

杨开慧:毛泽东一生的最爱

作者:黄     朗读:张 

  杨开慧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是却很精彩。她与毛泽东经过数年的了解与相爱,1920年冬,两人相约寒假到板仓过春节,“不做嫁妆,不坐花轿,不用媒妁之言”,自由地结婚了。她欣赏他,并深爱他。她梦着他的理想,甚至可以为了他而死。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担任湘区委员会书记。从此,杨开慧一直陪伴在毛泽东身边,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支持毛泽东从事革命事业,两人相濡以沫,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艰苦的日子。

  不久,为了掩护毛泽东的活动,杨开慧毅然辞去了岳云中学的教师职务,接来母亲一起住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机关所在地——长沙小吴门清水塘22号。在艰难、危险的斗争环境中,杨开慧一直负责湘区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她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各个秘密联络点,传送党的文件,并常常为深夜前来开会的同志站岗放哨。

  然而,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是伴随着革命的浪涛波澜起伏的,就像革命有高潮和低潮一样,相聚和别离、思念和等待构成了他们爱情生活的主旋律、平常事。毛泽东不在身边的日子,她独处生活的时候,就写一些笔记,记录了她当时的心情。

  她写道:“又是一晚的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抱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里是他,一头里是小孩,谁也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怎么都不能不爱他,我怎么都不能不爱他!”

  1927年8月31日,一个朦胧的夜晚。杨开慧再一次目送着穿一身灰布长袍的毛泽东渐渐远去。毛泽东赴湘赣边领导秋收起义去了,走得是那么匆忙。当时,杨开慧与毛泽东结婚7年,生下3个孩子,大的才5岁,小的才几个月。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是他们的永诀。

  事实上,毛泽东一直惦念着杨开慧和他们的孩子们。当时,在艰苦转战中,毛泽东深深担忧着杨开慧的生命安危,尽管他长期得不到杨开慧和孩子们的消息,但还是想方设法打听他们的下落。

  他曾用暗语给杨开慧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开始生意不好,亏了本,现在生意好了,兴旺起来了。”

  这封信经过不少周折,直到1928年初才辗转到了杨开慧手中。杨开慧接到毛泽东的来信,不禁喜极而哭,“他终于有信来了,我接着喜欢得眼泪滚流下来了。”

  由于关山远隔,音讯不通,杨开慧的心情日益惆怅不安。1928年10月,她在寒秋孤灯下写下了题为《偶感》的诗,以寄托自己对毛泽东深深的思念之情: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备?”

  “思君如夜烛,剪泪几千行。”远方的心上人太令她挂念了。

  1930年秋,白色恐怖进一步笼罩着长沙。湖南省清乡司令何健还悬赏大洋1000元,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

  1930年10月中旬的一天,杨开慧刚从一个秘密联络点安排完工作回来,就被密探侦悉。这天半夜,天黑如锅底,杨开慧不幸被捕了,同时被捕的还有保姆陈玉英和8岁的毛岸英。

  狡诈的敌人把杨开慧请进有新闻记者在的客厅诱骗说,只要她在报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马上获得自由,她毅然回答:“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1月14日下午1时,杨开慧被枪杀在长沙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行前,她把孩子搂在胸前,轻声说:“孩子,如果你将来见到爸爸,就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党的事。说我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帮他了,请他多保重。”杨开慧怀着对毛泽东和孩子无尽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走向刑场,结束了29岁年轻的生命。

  一个月后,正在中央苏区部署反“围剿”的毛泽东从敌人的报纸上知道杨开慧遇难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常常吃不下饭,经常失眠。历历往事,涌上心头,他怀着沉重的负罪之感,提笔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寄款为杨开慧修墓立碑,上刻“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等字。

  杨开慧至死都眷恋着他,他也终生思念这位至爱的妻子。1957年2月,杨开慧当年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夫人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请求抄寄毛泽东1920年写给杨开慧的那首《虞美人枕上》。

  李淑一的来信,勾起了毛泽东内心世界难以平息的情感波澜,他满怀深情地写下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骄杨”即是对杨开慧的热情赞美。一曲《蝶恋花》表达了毛泽东和杨开慧深沉的爱,永恒的情。他们伟大的爱情故事散发的绚丽光彩,将“光辉长照后人心”,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1962年11月,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在长沙谢世,毛泽东寄去500元钱作奠礼,同时致信杨开智:杨老夫人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亲爱的夫人同穴”,可见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思念之深。


看·先烈生平

  杨开慧(1901—1930),女,长沙县人。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毛泽东结为革命伴侣。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湘区区委机关交通员、湖南省学联干事。同时还协助毛泽东到文化书社、船山学社等地开展工人运动的宣传、发动工作。1923 年又随毛泽东去上海。在上海工人夜校教书,协助向警予开展妇女运动。

  1925年春节期间,随同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协助毛泽东在韶山创办了20 来所农民夜校,培养发展了大批党员和衣运骨干。之后,又随毛泽东南下广州,北上武汉,积极投身于妇女运动和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在极其严酷的白色恐怖中,回到长沙县板仓坚持地下斗争。

  1930年10月被捕,在狱中,敌人企图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毛泽东的具体地址,她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舍生取义,表现了一个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牺牲精神。11月14日在长沙英勇就义,时年29岁。


感·先烈精神

  杨开慧至死眷恋着毛泽东,毛泽东也终生思念这位至爱的妻子。他满怀深情地写下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一曲《蝶恋花》表达了毛泽东和杨开慧深沉的爱,永恒的情。他们伟大的爱情故事散发的绚丽光彩,将“光辉长照后人心”,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朗读者

  

  张谦,一级播音员,普通话一级甲等,从事多年播音主持工作,创办“读书时间”等多档节目,潇湘诗会义工。


  出品单位

  湖南省委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

  开福区委组织部

  清水塘街道办事处

  四季花城社区

  湖南亲华派广告有限公司


  制作团队

  总策划:胡述斌 晏成方 曾亮 文婉莹

  整合传播:韩东武 李斯琪 杨宁 雨轩

  文案:朱艳红

  录音后期:杨捷

  摄影:饶海林 彭红 彭中意

  新媒体传播:圈圈 燃小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