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潇湘诗会《麓山西客说长沙》(十二)| 筚路蓝缕四十年——1949年前湘雅医学教育系统的创建、发展史话

1901年联谊会办公室

  上世纪初,南湘雅的诞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首开了现代中外资本创办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先河。南湘雅是个系统,它包括最初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湘雅医院、湘雅护校。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胡美、颜福庆、盖仪贞等第一代湘雅人为创办湘雅教育系统历经坎坷与磨难。先后毕业的350名学子中,产生了一批在民族危急时刻,高举抗战旗帜,以医学教育卫国、以仁术仁心抗日的杰出代表。


  一、梦想东方,胡美创业

  1.雅礼建会,选定长沙开基业。在中国,戊戌变法影响下的20 世纪初,进入末期的清朝政府在创办医疗机构、发展医学教育、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医界等方面亦采取了系列政策。这些政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由于受时代、观念、人才和经费的限制,还存在诸多不足,只能算是中国近代医疗卫生政策的发端。


雅礼协会建立时部分成员合影

  在美国,1901年2月10日,恰逢耶鲁大学创办200周年的纪念年,该校的部分毕业校友在退休校长狄摩非的召集下,聚会康州,正式成立了联谊会,志在海外事业的拓展,旨在到中国兴医办学。1903年春,湖南境内10个基督教会的代表,邀请美国耶鲁大学校友联谊会派来长沙考察的德士登参会,议决将发展长沙高等教育事业的任务由耶鲁大学校友联谊会完成。据此,耶鲁大学校友联谊会在中国的办事机构就称为雅礼协会(Yale-in-China)。他们想在长沙创设理学院、文学院和医学院。接到这一报告后,雅礼协会派席比义(Seabury)等来长沙论证,认为湖南有2000多万人口,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地处华中腹地,可以影响全国,因此决定在长沙兴医办学。之后,席比义力邀大学同学、正在印度孟买行医的爱德华.休姆(EdwardHicks Hume,1876.5.13-1957.2.9)来长沙,实现其办一所欧美甲种医科大学的理想。带着这一人生之梦,1905年,爱德华·休姆携妻儿,和盖葆赖(Gage)来到长沙。


受命到中国选择医校地址的华伦.席比义与布朗尼.盖吉,图为1905年他俩在长沙的合影

  2.开院分三步,起梦在长沙。由上海到长沙的轮船上,爱德华·休姆结识了在上海主持过圣经翻译的长沙人杨熙绍,他为杨熙绍的学识所折服,便拜杨熙绍为汉语教师。后来,师徒两人在江西庐山牯岭、汉口等地教学汉语。直到休姆的口语达到与国人自由交谈的水平,师徒两人翻遍了中国的百家姓一书,依照EdwardHume英文发音的谐音,取汉语名叫胡美。入乡随俗,过语言关,这是他筑梦长沙迈出的第一步。


胡美原始照片

  第二步是按照紐海芬雅礼协会总部执委会的指示,在长沙购买或者租用一处房子,作为他们的前期用房。胡美假中国人刘先生的名义,在长沙城的西牌楼,买下了罗氏中央旅馆。


胡美的汉语教员杨熙少1934年长沙留影

  第三步是修缮中央旅馆,于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初二,即1906年9月19日正式开办了雅礼医院。与医院一路之隔的对面,是雅礼大学堂。学堂成立时招收了53名男生,学堂的校长是前面提到过的盖葆耐。实际主事的人,相当于副校长的叫解维廉。雅礼医院与学堂的开办,是雅礼协会与胡美进入东方梦的开始。


雅礼医院

  3.不经意治愈枪伤患者,抢米风潮院产受保护。雅礼医院开张之初,在用房上没有安排手术室。因为医院开张前长沙城还没有做过一台较大的外科手术。胡美按中国朋友的提醒:只做最简单的手术。比较复杂的手术,到人们比较了解了他以后才做。因此,医院最初没有手术室,而是将医疗重点放在常见病的诊治上。开业不久,长沙街头到处可见胡美院长落款的“白喉广告”就是例证。


胡美落款的预防白喉病的广告

  1908年的某日下午,黄姓伤者瘸着腿来到雅礼医院。病人身材魁伟,膀阔腰圆,胡美料定他是位舞枪弄棒、喜好行武的人,并怀疑他极有可能是巡抚力图从湘省边界要清除的危险人物之一。于是,他担心为来者治伤带来的麻烦,但转念一想,既然是来求医的,我就当他是位普通病人。胡美问清病史,看到他红肿严重的右腿,决定以手术方式为他取弹。可困难的是:没有手术室,更没有专业护士与麻醉师的配合。怎么办?胡美立刻想起有位爱尔兰外科医师路过长沙,小住在医院附近的福庆街。二话没说,胡美立即去请他。两位医师认定手术方案后,搭起简易手术台,合作为黄姓伤者取出了子弹。这是雅礼医院开业以来,在长沙城完成的首例外科手术。这次成功的治疗后来得到了什么回报呢?


1910年抢米风潮后,卫兵在雅礼预科学校门前站岗。外墙上的伤痕是风潮中子弹留下的痕迹(原载雅礼学会百年史)

  1910年4月14日凌晨1时许,长沙城发生了抢米风潮。街上像潮水般的人群已放火烧了隔壁挪威传道会的房子,学院街中国内地会的房子也被砸了。危及时刻,胡美等十几人刚破暗门撤出医院,一大群愤怒的人群已聚集在雅礼医院栅栏门外。人群中有人高喊:“这栋是外国人的房子,我们进去,砸烂它!”随之,人潮涌动。霎时,一位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站在高处大声对群众喊道:“莫动!这是家医院。两年前他们替我取出了腿里的子弹。如果这件事情继续闹下去,我们这些人可能受伤,甚至受枪伤。我们必须留下医院救急。我们可能用得上它。前进!”原来,说话的这位汉子就是两年前被胡美手术取弹的黄姓枪伤病人。建院不到4年的雅礼医院,在席卷省城的长沙抢米风潮中逃过了一劫。有道是不经意治愈枪伤患者,关键时刻院产获意外保护。


雅礼医院的儿科诊室。路易丝佛拉姆医生,是湘雅医学院儿科学的负责人,用西方医学证实的育儿方法指导中国母亲抚养孩子

  4.潮宗街富商喜得后,洋博士三湘才闻名。一次,胡美接到出诊请帖,前往潮宗街某富商家。这次应约,完全不是抢救病人,而是听主人慢悠悠地诉说与请求。

  宾主刚刚坐下,佣人立即为胡美送上了热气腾腾的泡茶。主人对胡美说:他有两房太太,大房已婚十年,二房已婚近三年,一直没生小孩。为了生孩子,他们像普通百姓一样烧香拜佛、圣殿许愿、请名老中医诊治、服民间单方、验方,凡是能做的都做了,但希望却一直没有实现。主人特别说:二房太太已婚的兄弟姊妹都生过健康活泼的孩子,可她在我这里生活快三年,还是不怀孕。按中国的习俗,自己没有子嗣,死后灵前就无孝子拜祭。更重要的是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后,主人恳求似地对胡美说,今天请你来,就是请教你有不有让我们生个孩子的办法。主人的诉说,表达出请胡美帮他有后的强烈愿望。

  胡美对主人表示了理解和同情,并嘱富商带上二房太太前来雅礼医院做相关检查。分手时,商人许愿似地说:“先生,你如果能帮我办成这件事,你的声誉就会轰动整个湖南。人人都会说你是创造奇迹的人。”后来,富商和他的二房太太依胡美的嘱托生活,每隔几周报告情况。努力的结果皆大欢喜,一年后,富商的二房太太生了个健康的男孩。富商当面感激胡美之余,在长沙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数日连刊鸣谢专文。于是老百姓都晓得:雅礼医院是解决夫妇不孕不育问题的圣地。胡美医生就是送子观音。


雅礼医院时期西牌楼街景


  二、医护同院,相得益彰

  1.医护同兴院,办学起源头。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护士还是一项崭新的职业。有学者认为,1906年前后,“鉴湖女侠”秋瑾翻译的日文版《看护学教程》,在自办的《中国女报》上连载,是我国近代最早的护理学教科书。她撰写的序言,是最早正确论述和评价护理学的重要文献。雅礼医院未建前,湖南境内已有7家西医医院。其中最早的一家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美国人罗感恩(O.T.Logan)在常德市东门外五铺街开设的广济诊所,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为广济医院,最后定名为广德医院,是现常德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其他六家分别是1901年,英国基督教建在衡阳的仁济医院;1902年,美国复初会建在沅陵的宏恩医院,1905年,建在岳阳的普济医院;1902年,美国长老会建在湘潭的惠景医院;1905年,挪威信义会建在益阳的信义医院;1905年,英国循道会建在零陵的普爱医院。这些医院开办之初,人员构成都不健全。要么是有医师没护士,要么是有护士没医师。最初的雅礼医院就是家有医师没护士的医院。做过几例外科小手术后,胡美强烈地感到专业护士的需要。1909年,雅礼协会为他派来了高级护士、文学士妮娜?盖治(N?D?Gage后人尊称她为盖仪贞),健全了医院的人员结构。盖仪贞是雅礼大学堂校长盖葆赖的胞妹,在学汉语的同时,她以中医授徒、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了首批湘籍护士:两名男青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9月15日,在雅礼医院,进行了湖南首批看护学生的入学考试,有20个女孩和40个男孩应考中文、算术两科,最后取录了五个女生和七个男生。湘雅医学教育的历史源头,应当从护理学教育算起。世界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李振翩博士,就是盖仪贞校长第四班的学生,正是校名由雅礼到湘雅的更替时期。


湘雅护校校长、湘雅医院护士长、总督导盖妮贞

  2.医院、护校的开办是胡美东方之梦的序曲。湘雅著名校友张孝骞教授生前说,外国教会在我国设立医学校为时较早。据记载外国教会在我国设立医学校开始于1866年,它由1834年,帕克(Peter Parker)在广州开设医院、收学生习医而来。孙中山也在这里学习过,是今天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后来其他教会成立医学校,大都是先办医院,招取学徒,然后扩充为医学校。这些学校大都课程简要,用中文授课,学生毕业后达不到阅读外国文献、自学提高的能力。因此,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出国留学。以上是湘雅成立以前我国医学教育的梗概。

  湘雅医学院的产生也同上述情况相似,是由美国雅礼协会办的雅礼医院开始的。但不同于其他教会医学校,它是唯一的中外合办的。雅礼协会是一部分美国耶鲁大学校友组织的文教团体,形式是办学校和医院,活动地点选在长沙,动机当然也有传播宗教的目的。雅礼医院规模虽小,却业务发达,逐渐得到市民的信任。从1906年的开院,到1911年雅礼男女护校的开办,都是以胡美为代表的雅礼协会在长沙为未来计划所做的基础准备。如果说,这是雅礼协会的工作目标之一,是胡美的长沙之梦的序曲,那么,雅礼协会头十年的努力,还只是让胡美的梦渐入佳境。最终,他的圆梦人是谁呢?


盖妮贞与她培养的卫校首届毕业生

  三、志同道合,福庆加盟

  1.受聘来长沙,医事巧谋划。颜福庆(1882年7月28日-1970年11月29日),幼年丧父,母亲多病,从7岁起就寄养于伯父颜永京(原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家。在伯父的资助下,先后以优良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圣约翰中学和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06年,作为自费生,被选送到美国耶鲁大学深造,1909年,他是获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首位亚洲人。颜家可谓英才辈出,他与堂兄颜惠庆(外交家)、颜德庆(铁道专家)并称为“颜氏三杰”。1909年,颜福庆受雅礼协会聘请与委派,前往长沙加盟雅礼医院。1910年2月,胡美借参会的机会,在汉口码头迎接了时年29岁的颜福庆。他们商定,到长沙后,胡美主持医院的内科,颜博士主持外科。两天后,颜、胡美一道经水路从小西门进入长沙,开始了他在湖南的医疗实践。

  在长沙,颜福庆历经了抢米风潮中财产被劫一空、借调湖北,指挥沿京汉铁路向南蔓延的东北鼠疫防疫战、筹建红十字会湖南分会、受托开办红会医院,收治武昌起义中受伤的湘籍将士、协助胡美、盖仪贞开办雅礼男女护病学校等系列大事。但下一个故事,是颜福庆为雅礼协会工作计划、胡美的人生理想的园梦之举。


  湘雅时期的颜福庆像

  2.治愈都督肺炎,赢来办学机遇。1912年,胡美回国度假,颜福庆受命主持雅礼院务的时候,湖南都督谭延闿已持续高烧七八天,在遍请名老中医诊治的情况下,病情不缓。无奈之下,请西医颜福庆医师到府诊治。明确病史后颜医师诊断为大叶性肺炎,使用了一些普通退烧药,谭延闿高烧即退。一直信奉中医中药治病的谭延闿顿感西医的神奇。复诊中,谭延闿衷心感激颜医师的同时,将自己培养国人西医人才的想法和盘托出,颜福庆顺势将雅礼协会想在长沙办学兴医的计划予以交流。于是,医患之间同样的想法,给未来湘雅医学教育系统的创办带来了契机。


谭延闿


  四、曲折艰难,不忘初心

  1.如履薄冰办医院,出资厚葬小患者。雅礼医院以无一例死亡病人在湖南立足了两年,赢得了极高的信誉。然而,行医,总有有心治病,无力回天,药石无能的一天。不是神仙的胡美,开院两年后收治一位病人的结果,使他经历了从来没有过的恐惧。当天上午八点多,一位焦虑的父亲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病孩面若金纸,看上去危在旦夕,大腿上有个不断流脓的口子。

  在病孩父亲的请求并立下“如发生任何意外,概由我们自己负责”的生死文书后,胡美立刻为小孩做了只让其适当排脓的小手术。可是,病重的孩子还是没能承受住这一手术的冲击,3小时后,不幸死在医院里。这是雅礼开院以来,第一位死在医院的病人,而且是在胡美的治疗下死去的。胡美十分担心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他赶紧找中国医生侯公孝商讨善后的办法(侯公孝曾在华北某西医医院当过见习生,1908年初为胡美所聘)。


中国长沙雅礼医院职员。前排中为内科医生胡美博士,他右手边第一位是为内科医师提供住房的侯医师,再右边是主管护士的盖仪贞小姐。他左手边第一位是颜福庆医师,再左是医院的福音传教士Dr.L.Chen。

  侯、胡交换意见后,迅速找到预防事态进一步恶化的应对办法:1.胡美马上给衙门的巡抚呈上正式名帖,请求派兵保护医院。2.侯医生和病家交涉,寻求双方认可的处理办法。3.胡美的家人和雅礼学堂的美籍教员禁止一切外出活动。

  巡抚很快派来了护院士兵,另一队士兵当晚驻扎南门正街,加强了胡美住处的安保力量。事发后,胡美最后怕的是:未来几天,城区周围,甚至更远地区的农民,在知道李先生的儿子死在外国医生治疗之下的事情,可能会在省城街头掀起一场新的风暴。最终又最坏的结果是:医院和雅礼学堂同时遭殃,协会在长沙的未来计划也因此而中断。

  这天,焦虑、恐惧、不安的心里撕咬着胡美。当侯医生说孩子的父亲要求见胡美一面时,胡美两腿犹如铅注。听侯医生说:“放心,中国的老百姓对初次见面的人还是比较客气的。”

  紧张万分的胡美刚跨出门,便看见了丧主李先生,身着天蓝色长袍、腰杆笔直地站在客厅的另一头,面呈哀戚。当忐忑不安的胡美来到他跟前,李先生激动地握住胡美的手说道:“先生,你够朋友!我是来感谢你的。你为我死去的儿子买了副我们乡里人怎么也买不起的棺材。孩子的死是天意。今天,我才真正领悟到我们的大圣人孔夫子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

  至此,如履薄冰好几个小时的胡美终于舒了口长气,一起看似将酿成严重医患纠纷的事件,在和风细雨中圆满收场。


1912年雅礼医院儿童候诊区

  2.颜福庆主张权利,受劫后索赔成功。颜福庆加盟雅礼后,两样事情令他受挫,心里愤愤不平。一是1910年2月来长沙的他,其财产在4月的抢米风潮中被洗劫一空;二是在业务上全部承担雅礼医院外科任务、平时照样出门诊、查病房的他,与美籍医务人员同工不同酬。为此,颜福庆据理向雅礼协会美国总部提出具体的索赔要求,终于获得全胜。此举既是颜福庆来长沙的坎坷,也是颜福庆助胡美实现办学梦得到的镇静剂。

  3.湘雅办学浏正街,首轮计划被叫停。督军谭延闿因颜博士为其治好肺病,对现代医学产生兴趣后的1912年,就委派专人与雅礼协会起草了合作兴医办学的契约,开始了双方的合作。

  1913年7月,湖南省政府为一方,雅礼会为另一方,正式签订合办湘雅医学院校契约,推定胡美为校长,并在上海、北平、广州、汉口、长沙等地的报纸上刊登了招生广告,对各地报考的学生采取就地考试的做法,故首届医补习科学生20名,于1914年1月22日,即民国三年的腊月初八,在浏阳门正街租赁的民房内开始了学习。湘雅在这条古街的兴起,对围城长沙而言有如另一条街名:平地一声雷。双方订立的合作契约上呈到北洋政府国务院备案时,得到的结果是电令湖南省政府取消合约,枪毙的理由是“地方政府与外国私人团体缔约案无先例”。有道是,胡美一度梦止浏正街。


浏正街

  4.湘绅组成育群会,湘雅肇业潮宗街。合作兴医办学的计划流产后,湘雅筹办人员不服。接任湖南督军的汤芗铭也支持湘雅的开办。旋即,他们派颜福庆、胡美与主持操办湘雅事业的政府官员等赴北平,陈述开办“湘雅”的理由,揭露反对者的真相。受高人指点,颜福庆借用其堂兄,时任政府外交次长颜惠庆的人脉,于1914年春,联络在北洋政府任职的35名湘籍官员和社会知名绅士,发起成立“湖南育群学会”这一民间团体,让它作为湖南省政府与雅礼协会打交道的技术桥梁,于1914年7月21日,重新签订中美双方合作创办医学教育的“第一次契约”(草案),构建了完整的湘雅医学教育系统:学校、医院、护校,使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于1914年12月8日,在长沙潮宗街正式开办,从而使胡美办第一流医科大学的东方之梦进入实施阶段。


湘雅医院病栋楼北门

  5.长沙学子闹学潮,中外教授离湘雅。1925年胡美离开长沙,直接原因是“五卅惨案”影响湖南的结果。雅礼协会人员成批离开长沙,湘雅医学教育系统宣布停办,是以反帝为旗帜的大革命影响湖南的结果。虽发生在同一年,都与学生运动有关,前者是夏天大革命的兴起,后者是年底的冬天即大革命接近尾声。时间不同,原因都是在反帝的声浪中离开中国。胡美第一次感到中国学生对他的强烈反对,是雅礼大学四年级学生颜雅清告诉他的“明晨你将被枪决”的信息。1925年5月,上海发生的 “五卅惨案”,沸腾了整个中国。诱因: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资本家借口存纱不敷,关闭工厂,停发工人工资。工人顾正红带领群众冲进厂内,与资本家论理,要求复工和开工资。日本资本家非但不允,而且向工人开枪射击,打死顾正红,打伤工人10余人,成为“五卅”运动的直接导火线。顾正红等被打死后,中共中央发出第32号、第33号通告,紧急要求各地党组织号召工会等社会团体一致援助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决定在全国范围发动一场反日大运动。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发动群众于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示威。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华、刘少奇等主持指挥了这次活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5月30日上午,上海工人、学生2000多人,分组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枪杀顾正红、抓捕学生的罪行、反对“四提案”。租界当局大肆拘捕爱国学生。当天下午,仅南京路的老闸捕房就拘捕了100多人。万余名愤怒的群众聚集在老闸捕房门口,高呼“反帝”“收回租界”等口号,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英国捕头爱伏生竟调集通班巡捕,公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其中捕去学生四十余人,射杀学生四名,击伤学生六名,路人受伤者十七名,死了三名。6月1日复枪毙三人,伤十八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其主要目的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


湘雅医院病栋大楼大楼

  消息传到湖南后的一天上午,颜雅清不顾师生礼节,跑到雅礼大学校长办公室,单刀直入地问胡美:“我可以和你作一次个人谈话吗? 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面对漂亮女生唐突的到来和请求,胡美知道肯定是有什么急事。

  情急之下,颜雅清对胡美叙述了事情的原委后,告之长沙学生联合会通过的决议:所有在长沙的外国人,明晨黎明时都要带到法场上被枪决。“你是名单上的第一名。”颜雅清一字一句,说得特别清楚。

  胡美觉得这是个可贵的荣誉,原因可能是从1920年以来,他一直担任文学院和湘雅医院两个学院的院长。顿时,他感到既好笑又不安,问道:“谁是第二名?”

  “文学院的教务长。因为你是院长,他们认为你应该第一个被枪决。”颜雅清认为:她有责任把全市学生联合会的决议在第一时间告诉胡美,因为他不仅是自己的校长,也是他敬仰的长辈、父母的世交。颜雅清是颜福庆的女儿。

  颜雅清的信息使胡美立即意识到事态的紧急与严重。容不得再三考虑,他立即叫人从医学院找来颜校长,召集学院和学校的教务长、教务主任、各科室负责人,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校务行政会,很快订出了应对计划。

  回到家里,胡美先拨了都督衙门的电话,对方回答:“我是赵都督。”

  胡美向都督赵恒惕简要的汇报了他获得的消息。赵都督知道学联举行的群众大会,但不知道学联明晨还要枪决胡美等外国人的事情。

  “这是严重的,”赵都督字斟句酌地地说道,“但是不用着急,我马上派一连武装军队到你们那儿来。”他要求教职员两人一组,通宵值班。如果到早上还没有什么动静,大家可以放心,学生风暴就已经过去了。


1926年大革命时期,长沙学生游行队伍经过湘雅路

  那天下午,从城里来的一支学生队伍游行到了河边,就在湘雅、雅礼校园的西面。他们举着反帝、誓报国仇的标语、旗帜,喊着反帝的口号。学院的门房报告校方说,游行队伍经过校门时,一个学生向他喊道:学联要在傍晚以后袭击湘雅校园。

  当天整夜,胡美等人严格按都督的指示,两小时一班,站岗警卫。可是,直到第二天早晨,才看到都督的士兵守护在校门口。第二天上午,雅礼校园到处可以听到父亲们责骂儿子的呵斥声。那一整天,学生中有许多垂头丧气的面孔,但是没有暴动。如此一番,阻止了学生们对胡美等外国人予以枪决的判决行动。

  一周后毕业典礼的那天,也没有什么骚动。胡美颁发文凭时,看到了媚人、年轻的四年级学生颜雅清,是她,及时送来了那个可能要自己等一行人性命的消息。颜雅清鞠着躬接过胡校长颁给她的文凭时,脸上现出了开心的微笑。胡美也将自己对她的感激融合在祝贺与微笑中。

  这是雅礼、湘雅、湘雅护士学校的第五次联合毕业典礼。人们看到了中美两国教育家15年不断努力的果实,并且深信,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湘雅的名字代表着中美合作的医学教育事业。

  如果说1908年,病孩术后死在雅礼医院,使胡美感到恐惧,那么,1925年夏长沙学潮中,颜雅清送来“明晨你将被枪决”的消息,令胡美感到极度恐惧。经过两次劫数,胡美认为他在中国创办一流医科大学的理想已全部实现,顿生退意,辞去了在湖南的所有职务,决定1926年夏末回美国定居。辞职声明登在长沙的报纸上,报社特意为它加了编者按:长沙的教育家们对胡美医生表示感谢,他的辞职基于希望他的工作能由现在已有充分训练和有行政能力的中国行政领导继续进行下去。

  欢送胡美一行离开校园的仪式非常隆重。送行的人群从湘雅直到长沙火车北站,队伍像一条长龙,蜿蜒在站外的旱田里。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胡美一行登上了北去的火车。这是胡美一行离开长沙的情况。


任第四中山医学院院长时期的颜福庆

  再看颜福庆、雅礼协会等中外教授1926年底撤离湘雅的事。

  1925年6月3-4日,湘雅学生停课两天,上街声援上海的“五卅惨案”。1926年11月的大革命时期,湘雅的学生又走上街头宣传鼓动,高呼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开办工人夜校等。两次运动的叠加,一时湘雅的工潮、学潮迭起。

  人们又把反对的目标对准了非湘籍教师。在声势浩大的排外浪潮中,湘籍以外的教师纷纷离湘。颜福庆校长,1926年12月15日赴汉口,委朱恒璧医师代理校长、白良知医师代理医院院长。是月18日,湘雅护病学校校长盖仪贞辞职,湘雅校董会董事长曹典球兼任护校校长。1927年1月1日,中美教授离湘,湘雅医院宣布停办。期间,部分湘雅学生纷纷投笔从军。教师的离去,学生的从军,加上社会环境的动荡,2月6日,湘雅医科大学宣布春季不能开学,高年级学生多转入或借读上海约翰、北平协和、山东齐鲁各医科院校。这就是雅礼协会所有人员的长沙撤退与湘雅停办。


1937-1948年院长张孝骞教授

  6.湘籍名流勤筹谋,二年半后又复校。大革命失败即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1927年,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开始清共。其标志是四一二、七一五和马日三次事变。清共时国民党错误地认为,所谓大革命,是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联合治理湖南的结果,湘省境内高中以上的学校是大革命中激进人士的策源地与集散地,特别下令,停办湖南境内高中以上的学校。在此背景下,湘雅医科大学暂时停办。

  蒋介石为首的的国民政府勒令停办湖南境内高中以上学校的做法,在海内外臭名昭著,影响极坏。一大批有识之士志在谋求湘省高中以上教育的恢复。对此,国民政府为顾及颜面,既不撤销停办的前令,也不公开阻止湖南复办高中以上教育的行为。于是,湘雅的校、院董事曹典球、陈润霖、曾约农、顾仁、省政府官员及各界公团士绅,先议组湘雅维持会,后再组湘雅医院维持会,举王子玕为代理院长,以出借湘雅医院扩充仁术医院(今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前身)医务、出借湘雅医科大学校舍办防疫医院、收治唐生智部伤兵等做法,保全了湘雅校园的财产。

  奉湖南省政府令,1928年3月1日,以湘雅医科大学校舍开办湘雅助产学校(原名产科学校),王子玕院长兼任校长。

  1929年1月,前校长颜福庆博士在王子玕院长的陪同下来湘视察。召集湖南育群学会特别会议,议决重组湘雅医校、院董事会,举陈润霖先生为校董会董事长,曾约农先生为院董会董事长,胡元倓先生为育群学会会长,王子玕医师为湘雅医科大学校长,继续开办湘雅医科大学。是年7、8两月,学校分两次招考新生。9月14日,47名新生正式入校上课。至此,湘雅医学教育系统复办成功。

  1931年4月,民国政府教育部核准湘雅医科大学校董事会立案; 12月教育部核准学校正式更名为私立湘雅医学院。


  1940年张孝骞院长择定的国立湘雅医学院院训


  五、家国情怀,医星闪耀

  湘雅系,虽然肇始于外国教会医院,成名于中外合办之医学教育系统,但家国情怀却是其永远不变的的初心。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众多湘雅师生同样是义无反顾、慨然前行、共赴国难。回顾湘雅人的抗战,与中华民族一样,也是14年的英雄历程。1931年,日军公然侵华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12月10日,湘雅办学就应政府的要求,将体育课改授军事医学和战伤救护医学,开始为战伤救护进行医学人才培养。1932年,借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礼堂授课,历时15周,协助湖南高中以上学校军事训练委员会办理战地救护讲习班。这是不穿军装、不拿枪炮的湘雅人参与中华民族抗战准备的开始。

  有图文记载的首支抗战前线医疗队是院长王子玕博士率领的湘雅东北救护队。1933年2月18日《天津益世报》在第二版报道:湘雅组织东北救护队北上,将设立野战医院实施救援。队长为王光宇,队员有医士萧元定、谭世鑫、齐镇垣,孙国钧,女护士彭文亮、丁绶梅等共15人。救护队出发时,湘省人民抗日会、长沙市商会、学生抗日会暨艺芳、圣功以及雅礼、湘雅各校校董及各校学生,均整队聚集小吴门外火车站,欢送者约二千余人。1934年7月,奉令办理衡阳、郴县两处飞机场的临时治疗所。1935年9月,奉令组成战时服务团。1937年8月,萧元定教授率高年级学生组成医疗救护队,支援抗日战争达半年之久。8月16日,奉教育部令,师生333人组成“全国医教救护团第一队”, 下辖学院和护校两个分队,担任抗战救护工作,张孝骞亲任队长。11月,奉政府令在湘潭易俗河兼办第八十临时医院,由萧元定教授兼任院长,后由军医署派员接收。1938年8月,湘雅医学院西迁贵阳、再转重庆,历经磨难,坚持高质量办学的同时,在湖南境内,坚持了长沙本土湘雅医院的医疗救护,开办了沅陵、耒阳、安化、酃县等四家分支机构的医疗救护服务。进行上述工作的同时,下面这几位代表,是需要特别介绍的。


汤飞凡

  1.颜福庆造就基业,湘雅人旗帜高扬。作为湘雅首任校长,通过培养八届52名毕业生,创办上海高等医学教育。肇始湖南、开创了上海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基业基。奠定了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理念:公医制、预防为主、精品教育。明确了现代高等医学人才的执业目的是“为人群服务”。创建了湖南红十字会、省人医、仁术卫校、中华医学会等一系列医事机构。进入抗战,他曾任民国政府中央卫生署署长,启用了一大批科研与管理复合型人才,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现代医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如汤飞凡、张孝骞、龙伯坚、李振翩、李穆生、姚克方等湘雅籍校友都是他启用的。

  2.张孝骞主政湘雅,系统中公私一家。张孝骞博士,湖南长沙人,1921年湘雅首届毕业生。1937——1948年湘雅医学院院长,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对湘雅的贡献主要是续学脉、固系统、立院训,推院歌,办刊物,出要览、建文化。明确私立湘雅医事中心董事会的作用是:将国立的湘雅医学院与私立的湘雅医院、湘雅护校统为一家,保证湘雅的外援不致中断、独立运行。


李振翩

  3.汤飞凡主持防疫处,滇池边研制青霉素。中国首支青霉素菌种的发现者、世界学科分类史上 “衣原体”之父、国际沙眼防治协会金质奖章得主、微生物学家汤飞凡院士,湖南醴陵人,1921年湘雅首届毕业校友,民国政府中央卫生防疫处处长,国家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1944年9月5日,汤飞凡主持自行研制的国产青霉素在昆明高峣村诞生。4.李振翩医政福人类,灭霍乱荣膺中将衔。李振翩博士,1925年湘雅医科大学毕业。1941—1942年,霍乱病横扫中国,主持有五万人居住的安顺地区的防治,使因霍乱致死的病人只有11人,而一个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的村庄,900人中就因霍乱死亡90人;被擢升为陆军中将。1945年,抗战胜利,迁回南京,时任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主任。被陆军医学院任命为血清研究所所长,作为中方代表之一,正式接受日本人的投降。


易见龙

  5.临床输血救人命,铭记湘雅易见龙。易见龙(1904年9月—2003年1月),湖南汨罗人,生理学家,中国输血救伤事业的奠基人、现代血库的创始人,1942到1944年曾任湖南医学院副院长、1956年9月国家高教部公布的一级教授。曾受聘于美国医药援华会,负责筹建血库。1943年6月7日,在纽约成立了国人主持的第一个血库,半年之内献血者共1157人。捐献的血液全被制成了干燥血浆,运回国家用于抗日。1944年7月,易见龙在昆明建立国人军医署血库。


心胸外科专家谢陶瀛(1910.7--1981.10)

  6.实验处长龙伯坚,湘省医事体系全。龙伯坚(1899.10.26—1983.6.26),名毓莹,字伯坚,号祖康,湖南攸县人。1923湘雅医学博士毕业,国家一级研究员。现代医学家,中国医学史家,公共卫生学家,中西医结合理论开拓者,湖南公共医疗事业奠基人。湖南卫生实验处首任处长,任内创建了70多家县级卫生院,以实现1930年湘雅医学院设计的全省卫生事业计划为目标,构建湖南全省由县到省的公共卫生与医疗体系。这时,启用龙伯坚的是民国政府卫生署署长颜福庆博士。抗战时,龙伯坚的其他功绩是:1939年,历任国民政府中央卫生署保健处长,天水行营卫生委员,以医药器械援助中共的边区政府。1940年,为国立湘雅医学院投送院训 “公勇勤慎,诚爱谦廉” 。1941年6月1日,为国立湘雅医学院院歌填词、撰写歌词说明。1945年8月,再任湖南省卫生处处长,开始《黄帝内经集解》的资料收集。


1940年5月1日贵阳空袭后谢陶瀛受伤照

  7.谢陶瀛率领手术队,滇缅前线救伤员。谢陶瀛(1910.7--1981.10),湖南湘潭人,1936年湘雅医学院博士毕业留校,心胸外科专家,1956年国家公布的二级教授,国际外科学会终生会员。事迹:在贵阳期间,曾直接参与救治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手术;曾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不顾生死为病人手术,被埋瓦砾,致右臂骨折;曾先后两次赴滇缅前线参加抗战。1940年5月1日,18架日机在贵阳上空轮番轰炸时,谢陶瀛不顾生死为急症病人手术。术毕,他和工友抬着患者要向安全地转移时,突然,两颗炸弹炸垮了手术室,四名护士身亡,谢陶瀛被埋。敌机走后,人们从瓦砾中把他救出,人虽活着,但右前臂骨折。他悲伤地望着四位护士的遗体,激起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不爱照相的他,第二天用绷带吊起被炸伤的胳膊,在废墟前拍了这张照片,并在背面写道:“幸而不死,报仇雪耻的责任更大!”这张照片,他一直保存在身边,直到逝世。


裴文坦医师与他驾驶的飞机

  8.裴文坦复员为湘雅,殒命贵州黄平县。碑文:“裴文坦博士,籍隶美国,生于沪,长于燕,壮归国,习医毕业雅礼大学,为胸外科专家,虔信基督,一九四零年来华,任教本院,时世战方炽,迨日本屈降,君为院运输,屡驱机湘渝间,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八日,黄平遇雾,机毁殉职,年三十有三,遗父母妻女,翌年一月九日瘗骸院内,铭曰:猗歟裴君,中外典型,身虽殒而精灵永存。国立湘雅医学院谨立。”这是医学院给抗战复员献出年轻生命的美籍校友裴文坦医师的记述与评价。


美籍外科副教授裴文坦医师夫妇

  其实在整个抗战年代,湘雅校友中,除上述几位杰出的代表外,还有陈文贵、谭学华、邓一韪、刘泽民、吕静轩等一批校友,和湘雅医学院沅陵医院的师生一起,用技术锁定了日军发动常德细菌战的原罪,卓有成效地控制了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后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爆发,为湖南的抗战医疗做出了杰出贡献。也有1925 年夏湘雅护校毕业,1931年9月参加工农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历任红一军团卫生部、中央军委卫生部、八路军总卫生部部长等职的姜齐贤少将;以及1938年湘雅医学院毕业,11月在皖南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支队军医处长、军部医院院长,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卫生部部长、1945年10月,成立华中军区卫生部后,和齐仲桓部长主持领导工作的军中卫生勤务学家李振湘校友;同年,更有投笔从戎的谭壮、李震勋、何武坦(后改名向进)等一批致力于奔赴延安、北上抗日的热血校友。是他们的付出,使湘雅学子的初心之志更加宏大,爱国情怀,润泽华夏。回顾湘雅半个世纪的创业历程,尤其是40年创办湘雅教育系统历经的坎坷与磨难,代表人物为“南湘雅“这一招牌所做的贡献,兼述他们的趣闻故事,目的旨在告诫年轻的一代牢记历史、不改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


右起颜福庆、胡美、章遹骏、陈润霖(1914年春摄于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