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先烈姓名
邓中夏
“生逢强盗秽国时,儿女醉心救国事。此时无情似有情,两心脉脉如牵系。”这是邓中夏写的诗。血气方刚的革命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可是,他们深知,“强盗秽国”之时,“觉悟的门前,便是刀山剑树”,侠骨柔情的邓中夏只能“醉心救国事”,毅然投身革命。
听·先烈故事
朗 读:刘 伟
了解邓中夏的人,一定听说过1933年5月他被捕后的英勇故事和豪迈气概。为了让邓中夏屈服,敌人对他威逼利诱、还使用种种酷刑,均以失败告终。他说:“我邓中夏化成灰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抱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的邓中夏,在狱中曾写下了这样的话:“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这样一个视死如归的铮铮铁汉也有侠骨柔情的一面。1932年11月2日,邓中夏的妻子李瑛因为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半年备受折磨,邓中夏在外面却不知爱人音信,“挂心”不已。
直到李瑛回复了1933年4月27日他的来信,邓中夏方才放心。于1933年5月8日邓中夏再次给狱中妻子李瑛写了一封信:“妹妹:你四月二十七的信,我收到了,自从你入狱之后,到现在,整整半年了,我没有接到你半个字,今天得到这封信,你想我是多么喜悦呵!我前后写了四封信,据说有一封你是收到的,……从此就杳无消息,我多么的挂心呵!好!现在弄清爽了,多谢乐家兄嫂常来看你,我放心了,以后一切东西都请他家代送,我一定照你的话办,是否可能:每逢一、四、七都可送食物给你?这样:食物虽少,常送总则一月可以送十二回,每次送的东西以哪几样为最合式(适)?我经济虽困难,每月五元是出得起的,衣物按寒暑另送,为切合你的牢狱生活,我当托他们买暗色的布料做好送来。妹妹你既然和朱姐住在一块,是学英文的极好机会,切不可放过。……我有不少的话要说,有机会再谈罢!即此祝你的健康!哥哥书。”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浓情蜜意的表达,但邓中夏关切李瑛的心情已跃然纸上。这平平淡淡、柴米油盐的啰嗦,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李瑛是邓中夏亲密战友李启汉的妹妹,邓中夏也跟着叫妹妹,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婚后。两情相悦的革命夫妻,聚少离多,在一起的日子基本上都充满了艰辛,共同革命、共同进步才是他们夫妻之情最常见的演绎。
只有1929年到1930年间在莫斯科的那段生活,可能是邓中夏与李瑛共同相处中最幸福安宁的一段时光了, 李瑛回忆起来,语气总是甜蜜而满足。她说:当时邓中夏虽然很忙,“但每天我从学校(放学)回来,他都来学校的大门口等着我,我们一起穿过贡院,肩并肩、手拉手地走回家。那时,他穿一双长筒皮靴,走起路来帅得很,神着呢。如果是我在家,只要听到他的脚步声,我就会跑过去迎接他。那种快乐,无法形容。”
志同道合的两个人早已做好准备,一起迎接披荆斩棘的战斗人生。李瑛入狱后,邓中夏带着对妻子的担忧和思念继续工作,但没想到,祸不单行,就在前文提到的邓中夏的信转到李瑛手里后不到10天的时间,他也被上海市警察局逮捕了。
为了进一步确定邓中夏的身份,法庭提审李瑛,让她出庭指认邓中夏。朝思暮想的两人终于相见了,多想执子之手,共话思念之情……就在这时,邓中夏突然大叫:“我不认识这个女人!”沉浸在悲痛中的李瑛,被这熟悉的声音带回到残酷的现实中,她看着邓中夏坚定的目光,也说:“我没见过这个人。”
咫尺天涯,这一错身而过,便是永别!邓中夏牺牲后,李瑛刑满出狱继承遗志,继续在党内工作。
“生逢强盗秽国时,儿女醉心救国事。此时无情似有情,两心脉脉如牵系。”这是邓中夏写的诗。血气方刚的革命家也是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
可是,他们更知道,“强盗秽国”之时,“觉悟的门前,便是刀山剑树”,所以他们只能“醉心救国事”,共同投身革命。
看·先烈生平
邓中夏(1894—1933),宜章县人。邓中夏是中共第二届、五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
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参加领导了长辛店等地工人大罢工。1923年参加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1925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参加领导了省港大罢工。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赴莫斯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0年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据地,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政委。1932年到上海任全国赤色互济会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9月21日在南京英勇就义,时年39岁。
感·先烈精神
邓中夏和李瑛,志同道合,两情相悦。像其他普通夫妻一样,他们也希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但为了革命,为了民族振兴,为了共产主义信念,他们无所畏惧,舍小家为大家,失去挚爱仍奋勇前行,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我们当代青年要如他们一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朗读者
刘伟,资深朗读者。朗诵、配音指导。
声音导师:赵平 路琳 如风 卢虹 李金阳 杨捷
出品单位
湖南省委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
开福区委组织部
清水塘街道办事处
四季花城社区
湖南亲华派广告有限公司
制作团队
总策划:胡述斌 晏成方 曾亮 文婉莹
整合传播:韩东武 李斯琪 杨宁 雨轩
文案:朱艳红
录音后期:杨捷
摄影:饶海林 彭红 彭中意
新媒体传播:圈圈 燃小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