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欧阳永叔集》节选
宋·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听·先烈故事
毛主席的好家风
作 者:胡自浩
朗 读:邓敬民&花城小学学生
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它也还是玉,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就不同了,它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要不断地学习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
毛主席的家风,是教育家人谦虚谨慎、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勇于奉献、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良好作风。
在1941年1月31日给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信中,毛主席建议他们“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他还特别提到:“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在1947年7月1日给长子毛岸英的一封信中主席这样写道:“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者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事实上,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并没有从父亲身上“借到多少光”。1942年2月,毛岸英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回到延安时,毛主席郑重而严肃地对他说,你现在学的都只是书本知识,这是不完全的,你还需要另一所大学,这就是“劳动大学”。后来,毛岸英遵照父亲的嘱托,拿着被子到吴家枣园上“劳动大学”,拜农民为师。抗美援朝中,毛岸英不幸牺牲后,毛主席发自内心地说,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呢?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大事。
感·先烈精神
从这些只言片语之中,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是多么重视用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去教育和引导自己的孩子,重视培养风清气正的家风。相比之下,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如何教育的呢?私欲膨胀、破坏社会秩序、漠视法律法规、最后导致锒铛入狱,后悔不及,这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好自己的亲属子女,摆正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党员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影响着社会风气。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一个好的家风,我们的党才会更加纯洁。
朗读者
邓敬民 ,退休老党员,担任清水塘街道便河边社区、四季花城社区党支部书记。
声音导师:赵平 路琳 如风 卢虹 李金阳 杨捷
出品单位
湖南省委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
开福区委组织部
清水塘街道办事处
四季花城社区
湖南亲华派广告有限公司
制作团队
总策划:胡述斌 晏成方 曾亮 文婉莹
整合传播:韩东武 李斯琪 杨宁 雨轩
文案:朱艳红
录音后期:杨捷
摄影:饶海林 彭红 彭中意
新媒体传播:圈圈 燃小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