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红色摇篮”声音馆(五十五)|陈赓:把人民群众当亲人

听·英雄故事

陈赓:把人民群众当亲人

朗读者:范 军

  1952年6月,陈赓在代彭德怀主持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工作时,奉调回国,负责在哈尔滨筹建军事工程学院。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不少志愿军伤残人员来到哈尔滨休养。有一天,在学院门口汽车站,乘客正排队上车,突然涌过来十几名伤残军人,他们争着往前挤。旁边几个老百姓看不惯,说了几句。这些年轻士兵火了,大嚷:“老子在前方流血牺牲,现在身残归来,还不该享受优待?”群众中有几个转业军人很不高兴,批评了他们。这些伤残军人更生气,他们叫喊着:“除了志愿军司令员,谁也别来管老子!”

  陈庚刚好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大喝一声:“我就是志愿军司令员,今天,我就管管你们!”士兵中有人冷笑起来:“居然冒出个志愿军司令员。”话音刚落,响起一声雷吼:“我是陈赓!”那十几个人一听, “刷”地一下立正,行起军礼,连手也不敢放下来。

  陈赓命令警卫员把这些人带走,对群众道歉说:“战士无礼,干部有责,这是我陈赓教育不严。”然后,又向那几个转业军人说:“总算还有几个遵纪守法的,不然,我这个司令员可无脸见江东父老了。”

  之后陈赓把那十几个年轻的伤残军人狠狠批评了一顿,要了一部车子,派人带他们游览斯大林公园和太阳岛,又把他们送回疗养院。

  临走时,陈赓同伤残军人一个个拥抱,对他们说:“在战场上,你们都是英雄,是有功之人哪。人民敬重你们,你们千万不要居功自傲。要保持志愿军的荣誉,万万不可把自己降成兵痞。要是人民嫌弃你们,你们就连亲爹亲娘也没有啦!”


陈赓和夫人傅涯及孩子们在一起

  陈赓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不仅体现在尊重人民群众上,更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上。

  1959年开始,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好过一些,陈赓也让自己的生活拮据起来。

  他先是“撵”儿女。一天,他对大儿子知非说:“现在是困难时期,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很苦。我这饭桌上摆的是党和人民给我的照顾。你们搬到工厂去住集体宿舍吧,一星期回来看我一趟。你们身上穿的,肚里装的,都要跟工人一样。”接着就“抠”自己。他有严重的心脏病,国家对他有“特供”。对这些特供的食品,他常常不让家人去买,说:“那油票、肉票作废了算啦!别去挤着买,应该为国家分担点困难!”他因病不能吃猪肉,炊事员要去买牛肉,他也不让买,总说:“少买点,我不爱吃,喝点汤就行了。”炊事员望着陈赓认真的样子,心里很难过。陈赓说:“主席都不吃肉了,咱们不能与民争食啊!”

  1960年,他和夫人傅涯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故乡——湖南湘乡。那时正值困难时期,当他来到老乡家里,看到面黄肌瘦的乡亲们和他们饭桌上还算丰盛的饭菜时,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说不要看饭桌,要看看米桶和谷仓,当地干部傻眼了。对着空空的谷仓,他说:“蒋介石骗不了我,日本鬼子蒙不过我,就你们还能哄过我吗?”原来当地干部是怕他看到乡亲们的困难生活伤心,于是先给乡亲们发放了鱼肉饭菜。这使他更加心痛,但他并没有过多地责备基层干部们,只是给他们讲了要实事求是、带领群众共渡难关的道理,因为导致这个局面的责任并不在他们。

——摘自《崇严尚实话标杆》


看·英雄生平

  陈赓(1903 ~ 1961) ,湖南湘乡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感·英雄精神

  陈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心中有人民群众,如何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对待。习近平曾说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人民群众是天,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我们。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朗读者

  范军,中共党员,原部队文工团主持人兼配音员,语言声音艺术爱好者、追随者。


  读后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军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作为一名有着16年军龄的老兵,我深深理解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军民鱼水情,无论在我们国家哪个时期,军民关系都是影响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关系。上至将军下至士兵都需要时刻将人民冷暖牵挂于心,永远不忘本、永远知道为谁扛枪为谁打仗,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会有胜战在握的信心和决心。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声音导师:赵平 路琳 如风 卢虹 李金阳 杨捷



  出品单位

  湖南省委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

  开福区委组织部

  清水塘街道办事处

  四季花城社区

  湖南亲华派广告有限公司


  制作团队

  总策划:胡述斌 晏成方 曾亮 文婉莹

  整合传播:韩东武 李斯琪 杨宁 雨轩

  文案:朱艳红

  录音后期:杨捷

  摄影:饶海林 彭红 彭中意

  新媒体传播:圈圈 燃小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