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红色摇篮”声音馆(七十九)|周恩来:为修缮西花厅做自我批评

听·领袖故事

为修缮西花厅做自我批评

朗读者:周晓君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到北京,首选的落脚地是香山。周恩来作为党的副主席,日理万机,有时一天内甚至要不止一次地往返西山与城区之间,这样奔波既劳累又浪费时间。根据当时北平市市长叶剑英的建议,周恩来、林伯渠等几位领导人就率先住进了中南海。周恩来最早是同林伯渠一起住在丰泽园。过了一段时间,毛泽东经过再三做工作,同意住进中南海,周恩来就把自己原来居住的里院让了出来。周恩来先搬到中院的正房,再搬到外院的东厢,最后搬到了西花厅,以此作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且一住26年,直到1974年6月1日最后一次住院的前夕。

  西花厅坐落在中南海大院西北角,原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父亲摄政王载沣住过的西花园。北洋政府时,是国务院所在地。解放前则是北平市特别市政府的办公场所。因为西花厅的住房和办公室都是旧式建筑,房子年久失修,油漆脱落了,窗户裂着大缝,用纸糊着,光线又不足,夏天潮湿,冬天寒冷,很有必要翻修一下。为此,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向他提出修缮的问题,却都碰了钉子。他说:“当年的袁世凯、段祺瑞都能在这里办公,而我们共产党人住进了中南海反而就要翻修,这不是自毁名声吗?”对于此事,周恩来反复讲:“贪大、求洋、讲排场,这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坚持艰苦朴素才是共产党人的本色。”

  1959年初,周恩来出差在外两个月,正好那段时间邓颖超也没在北京,周恩来的秘书何谦趁此机会向办公室主任童小鹏报告,希望对西花厅做一些维修。于是,周恩来办公室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同志共同商量后,就趁着这个空当对西花厅旧房进行了一个保护性修缮:把地面方砖改成地板,油漆了一下柱子,粉刷了一下墙,更换了窗帘,添了一些新的办公和生活用具。周恩来回京后发现“装修一新”的西花厅,便立即退了出去,并质问主管同志:“我是怎么交代你的?为什么搞这样铺张?国家正在困难时期,谁叫你添置这些东西.……你们跟我这么多年,对我的性格还不了解吗?你们对我是最熟悉的吧!你们花那么多的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产生什么影响……把那些东西统统撤出去。否则,我不进去!”然后,周恩来便住到他经常办公和接见外宾的钓鱼台,直到工作人员将地毯、沙发、窗帘、梳妆台和灯具等,凡是能搬的都搬走,恢复了原来的旧东西,他才搬回西花厅,并自己据实付了维修费。此后,他的房间再也没大修过。

  后来,因为修缮西花厅一事,周恩来在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上几次三番地作检讨,自我批评说:“我最不安的是,我的房子修了,带了头了,这是个很坏的头。那么副总理、部长、副部长的房子修不修?我心中不安。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的这个错误。”他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周恩来虽然知道工作人员是为他的健康着想,但他更不忘“赴京赶考”的约定。  

——摘自《崇严尚实话标杆》


看·领袖生平

    周恩来(1898~ 1976),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感·领袖精神

  陈毅说过:“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周恩来为修缮西花厅之事多次自我检讨的故事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之一,我国各项改革事业已进入转型期,需要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努力践行“三严三实”,要善于、勇于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朗读者

  周晓君,中共党员,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职员,是集“书法、唱歌、朗诵”等艺术的爱好者,东润诗乐坊朗诵学员。


  读后感

  读了周恩来《为修缮西花厅做自我批评》的故事后,被“人民的好总理”这种“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的高尚人格、崇高风范所触动,周总理的高贵品德、大公无私,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是我们永远值得敬仰的伟人。


  声音导师:赵平 路琳 如风 卢虹 李金阳 杨捷



  出品单位

  湖南省委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

  开福区委组织部

  清水塘街道办事处

  四季花城社区

  湖南亲华派广告有限公司


  制作团队

  总策划:胡述斌 晏成方 曾亮 文婉莹

  整合传播:韩东武 李斯琪 杨宁 雨轩

  文案:朱艳红

  录音后期:杨捷

  摄影:饶海林 彭红 彭中意

  新媒体传播:圈圈 燃小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