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艺术长沙 >> 文艺精品
艺术长沙(195)| 最美板仓红 
  ——致敬板仓
  作者:刘起伦

  现在,我在做一件单纯而有意义的事
  放慢脚步,在湖湘大地
  做一次关于近代中国革命的巡礼
  我再一次
  将镜头聚焦到一片血性又灵性的土地
  ——板仓
  我曾不止一次拜访这片土地
  无论烟雨迷蒙的三月
  走在为缅怀者的追忆准备好的阡陌
  还是朝霞舒展为风的五月
  登上杜鹃如火如荼的飘峰山
  无论明月如霜的深秋
  漫步在板仓冲落满黄叶的小路
  还是深入冰雪用沁凉花瓣独白于天地的严冬
  细细抚摸故园的红梅
  ——那遍地平凡而亲切的事物啊
  让我读出敬畏和感恩
  每一次到板仓,我都怀着一颗朝圣的心
  每一次朝圣,灵魂就受到一次庄严的洗礼!
  是板仓
  这初心的出发地
  让我满怀敬意
  记住一些不朽的名字
  也记住一个代号叫“杨柳”的党支部
  且让我回忆历史吧,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
  天空,乌云如铁
  大地,满目疮痍
  三座大山,将贫苦百姓的生活
  压得一低再低
  何以救国?有志士举起革命的旗帜
  也有仁人想到了教育
  我说的是杨昌济、缪芸可
  如果不是胸怀宇内,大爱无疆
  又怎能舍尽家财,倾尽心力
  开风气之先,创至善之业
  培育万千英才——他们
  为中国近代史抒写出浓墨重彩的华章与风流
  “板仓先生”——
  一声称呼,包含多少崇敬!

  到钟灵毓秀的板仓,不能不瞻仰她的陵园
  在伟人毛泽东的诗句里,与她初识
  朝霞里的一棵杨柳,朴素又美丽
  她是女儿、爱人、母亲
  更是信仰高于天的革命者
  一个支部书记
  她将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与时代的风起云涌
  紧紧联系在一起,演绎出
  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故事
  她将鲜血洒在这片多难的土地
  她牺牲了,却让劳苦大众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从一尊雕塑
  我看到一双眼睛里深情的爱和决绝
  读懂了革命者胸中的征途与万水千山
  也读懂故土、坚守、生离死别
  从飘峰山的阵阵松涛
  我一次又一次听到历史深处的
  鸡鸣风雨,悲歌痛哭

  此刻,我还要在时间的河流
  逆水行舟。或站在一个世纪前的湘江码头
  遥望另一位板仓女儿,远去的背影

  她将理想的箭簇射向北方,射向心中的圣地
  越过群峰的熹微
  与她灵魂里唱响的《国际歌》合上节拍
  何其有幸,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
  说到缪伯英,当然绕不过何孟雄
  就算我没有一支落笔成金的春秋史笔
  也要用沙哑的声音,说出他们的至死不渝
  一缕忠魂,盛开在我仰望之上
  英雄花开,我看到人间最美的爱情
  我来到葛家山史迹陈列馆
  在墙上,我看到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的名字
  他们活在人世的年龄,以及
  一些省略号
  我敢说,他们生命的壮阔宽广
  远远超越一两行简短的文字
  我想象着一张张鲜活的脸庞
  仿佛又听到黑夜里一句喊醒浩荡长风的话
  “我的代号叫杨柳!”
  那弯腰割断黑暗根部把黎明还给人间的人
  那越过严冬、赶赴春天约会的人
  那用生命兑现诺言谱写一曲人间绝唱的人
  他们的名字,已镶嵌在历史浩瀚的星空
  是的,是板仓
  向我诠释什么是“血沃中华肥劲草”
  是板仓,让我识得一种颜色叫板仓红
  那鲜血作底,生命漫舞出的绚烂花朵
  是蝶恋花、是迎春花、是英雄花……
  每一次花开都会想起你
  想起你啊——板仓!
  今天,我又来到板仓
  我的军姿站得那么直
  我凝聚自己,说出天空和大地
  我和你一起
  聆听湘江,浪花连着浪花
  那绵绵无尽的倾诉和畅想
  或者仰望岳麓,峰峦挽着峰峦
  回忆一个世纪,义无反顾的
  大任于斯的担当!
  是的,是板仓
  告诉你我
  什么是易朽,什么是人类非凡的事功
  什么是永恒,什么是尊严和悲壮
  让我们记住 这片血性又灵性的土地吧
  ——板仓!


  板仓骄杨:杨开慧
  作者:陈惠芳
  
  板仓,一个不断被惦念的方位,
  一个曾被掏空的仓储。
  丰盈而饥馑的日子,汇集于此。
  跨越时空的粮食,种在大地,
  也播散在空中。
  匍匐的人们,仰望的人们,
  都被一个年轻的名字所感动。

  开慧之花,凋谢在识字岭上。
  识字岭识字,却不识一朵旷世的花。

  29岁啊!只有29岁啊!
  未及而立,便倒在了荒山野岭。

  撕破长空的枪声,
  久久没有散去,响彻了整整90年。

  开慧之花,倒伏,
  溅起了尘世的尘,血腥的血。
  从板仓到识字岭,到底有多远?
  29年走不完。
  骄杨插遍了长沙城,
  圣女的风范吹拂了天下。

  从爱情到信仰,到底有多坚贞?
  墙缝中的书稿,
  那是夹缝中生存的一把火!
  那是仓储中最后的一把种子!

  用心喂养的眼睛,
  遥望生死的远方。
  心仪的爱人,在起伏的群山中。
  身边的湘江,无语北去。

  那些漫漫长夜,
  那些一遍又一遍启明的启明星,
  都随开慧走了。

  留下了诗书画,
  留下了诗,留下了书法,
  留下了画一样的江山。
  书香门第。诗笺飞扬一个秀女的才情。
  耕读人家。纸上笔耕,有了不泯的力道。

  青山立。
  透过石雕的花环,
  放大了的开慧,成了一个缩影。

  娇妻有知。骄杨有知。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井冈山的润之,撕心裂肺。

  红的疆域出现了一个拐点。
  心的通道出现了一个堵点。
  开慧像流星,一闪而过。
  天空中的灰烬,几十年后还有余温。

  多少次,走过小吴门。
  多少次,走进清水塘。
  无数的你我他,在城内,也在城外。
  无数的后来人,在书内,也在书外。

  润之与开慧,
  是封面,也是扉页,
  是背影,也是投影。
  将茫茫大地竖起来,
  他们就是奔流不息的瀑布。

  板仓,母亲的摇篮。
  此时此刻,却像婴儿一样酣睡。
  冬暖夏凉的老屋,
  凝固着血与火。

  开慧的身影,闪进了堂屋。
  一张空白纸,像雪亮的阳光一样铺开。
  意犹未尽的生命,
  像年复一年的美人蕉。

  登过黄鹤楼的开慧,
  也想登上井冈山。
  板仓有没有斑竹?
  柔情而刚烈的湘女,
  滴落了一行一行。

  假如开慧也踏上了长征路,
  假如开慧也在南泥湾开荒,
  假如开慧也在西柏坡相夫教子,
  假如开慧也登上了天安门……
  早慧的开慧,夭折在凄风苦雨中。
  一支长号变成了一根短笛!

  一代一代的叹息,随风而逝。
  而风不止。
  骄杨的年轮圈定在29圈,
  扩散的涟漪,打湿了歌喉。

  试一试脚力。
  起步,从板仓到韶山,
  从娘家到婆家,
  从一种温情到另一种温情。

  久别相逢的母子,
  围着一盆炭火,烘烤着几十年的潮湿。
  开慧念:岸英、岸青、岸龙……
  失散的儿子回归到母亲腹中。

  血脉穿行在山脉之中,
  顺流倒流的江河,都是割不断的倾诉。
  板仓的花鼓,与韶乐是一个调。
  润之念:泽民、泽覃、岸英……
  所有的男子汉,一下子攀援到巨人的肩头。

  声声唤,泪如雨下!

  旋转180度,板仓还是板仓。
  旋转360度,板仓还是板仓。

  开慧站在那里,
  目送着稍纵即逝的时光。
  人世间,人类稠密而稀少。
  开慧就是板仓的主心骨,
  卓然,独立。


  有一种铭记叫“板仓杨”
  一一献给杨昌济先生的颂诗
  作者:楚人
  
  有一种探索叫“板仓杨”
  你出生在中国最孱弱的年纪
  那时,古老的清帝国骨瘦如柴
  在洋枪洋炮的肆虐中东偏西倒
  你忧患着每一个仁人志士的忧患
  在甲午战争的硝烟里
  曾经与粱启超一起
  熬一剂维新改良的汤药
  试图医治一个病入膏肓的残躯
  你曾经东渡扶桑
  西向英伦和德意志
  异域十年寒暑自知
  你“怀中”的初心始终灿若星光

  有一种坚忍叫“板仓杨”
  那是你“欲树大木柱长天”的豪迈
  滔滔湘江水 巍巍岳麓山
  共同见证了
  你“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傲骨
  你不当厅长当先生
  把自己的经世之才
  向莘莘学子倾囊相授
  你湘江一样百折不回的坚韧
  擘画了湖南大学的雄姿
  你麓山一样令人仰止的品格
  滋润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伟人
  的辽阔胸怀
  撑起了杨开慧、杨开智的铮铮铁骨

  有一种铭记叫“板仓杨”
  一百年过去
  麓山书院的晚钟已老
  未名湖畔的烟波非旧
  无论是故土的三湘四水
  抑或是旅居的富士山下
  泰吾士河、莱茵河畔
  每一棵树的年轮里
  都勾勒了你的中国心、图强梦
  你49岁的生命在无限延伸
  延  伸


  永远盛开的迎春花:缪伯英
  作者:沙弦(王晓军)
  
  十月深秋,那条小河的水该有多凉
  可那冰冷的河水浸透了你身上一层层衣裳
  那一天,为掩护丈夫,你把特务引进偏僻小巷
  又迅速下到附近河中,游到桥墩后隐藏
  寒冷、疲惫,一个多小时的坚持用尽了力量
  你已感觉不到嘴唇发紫,额头滚烫
  当丈夫完成任务匆匆赶来寻你
  你已昏倒在长满荒草的岸旁

  那是一九二九年看似寻常的一天
  你们几乎天天都是这样与敌人斗智斗勇地较量
  就像一把把利刃刺入敌人的胸膛
  就像一颗颗火种在黑暗中闪亮
  可那一天对你
  却又是绚烂而短暂人生的最后绝唱
  终于未能制服病魔的狰狞猖狂
  热烈如火的生命止步于三十载岁月的灿烂芬芳
  你以怒放的迎春花的形象
  定格在中国革命历史画卷开篇起笔的地方

  推翻黑暗旧世界,迎接华夏新曙光
  这已成为你坚定不移的人生志向
  哪怕前头是刀山火海,荆棘丛生,深渊万丈
  这就是真理和信仰的无穷力量
  民族危机,民生凋敝,水深火热
  学潮工潮,风起云涌,图存救亡
  北师大校园之外有着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
  晨钟报,新青年,篇篇斗争檄文如惊雷炸响
  你强烈共鸣,热血沸腾,心潮激荡
  革命先驱、你的恩师李大钊的家
  进步学生最爱来此相聚结识,打开心窗,互诉衷肠
  中国向何处去,什么才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论辩探讨,答疑解惑,指路导航
  一天,你身穿红毛衣,围着红围巾,戴着红手套
  李大钊的女儿开心地叫你“红姐姐”
  哦,红姐姐,这称呼对你是多么贴切、美好而又而形象
  恩师问你愿不愿意加入共产党
  “当然愿意!”
  你的回答字字铿锵,你的眼神充满渴望
   “以身许党!”
  你的誓言掷地有声,你的意志坚强如钢
  从此,你和年轻的战友们走向了更广阔的战场
  然而,无情的湿寒重症即将熄灭你的生命之光
  病榻之旁
  你的丈夫、亲密战友何孟雄泪如雨下,痛断肝肠
  你拉着他的手说:既然以身许党,就当战死沙场
  奈何行将辞世,未能夙愿得偿
  你要坚持斗争,决不退让
  革命一定会成功,人民一定得解放
  ……
  岂料一年多以后,何孟雄追随你而去
  因叛徒告密被捕,英勇就义,血染刑场
  龙华二十四烈士永垂不朽,英名远扬
  而你最最放心不下的幼子重九、爱女小英
  也几经辗转,下落不明,流落异乡
  但这一切,你全然不知道了,全然不知道了
  ……
  无言的伤痛如磊磊大石压在我们的心上
  无限的崇敬如仰望日月星辰的璀璨光芒
  如今,神州大地早已天翻地覆,世事沧桑
  新中国正如你所愿
  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安康
  泱泱中华再次置身于世界舞台的中央
  你所追随的中国共产党
  正领导亿万中华儿女向着美好未来
  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遥想当年,遥祭英魂
  千千万万的人把你纪念瞻仰,泪满衣裳
  遥望苍天,遥祈心愿
  你所选定的道路,你所献身的伟业
  如江河海洋,浩浩荡荡
  如浩瀚宇宙,亘古绵长


  缪芸可:女子职业教育的拓荒者
  作者:谢蓄洪 
  
  我从沉积的史料中
  追寻他不同凡响的一生

  科举制的末代秀才,缪芸可与杨昌济齐名
  “一乡两秀才”名噪一时,传为佳话
  时局动荡,牵动缪芸可的心
  新学就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他
  时务学堂的磁场让他流连忘返
  梁启超、谭嗣同维新演讲让他豁然开朗
  维新变法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潮的熏陶和洗礼
  他由孔圣人的信徒磁化为维新实践的弄潮儿

  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
  却常怀忧国忧民之志
  1903年,缪芸可东渡扶桑留学
  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寻找济世良方
  他为那个动荡的时代号脉,开出
  一剂开启民智、教育救国的处方
  他眼光独到,拿女子职业教育做敲门砖
  决心破除缠足恶习对妇女身心的摧残
  挣脱“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
  解放广大妇女,实现男女平等
  他倾其家财办学,率先在湖湘地区
  创办隐储女子职业学校
  为使更多女性冲破封建樊笼
  就像他给北京读书的女儿信中所说的那样
  激励她们“向着光明的路上走”
  他毅然回绝大学教授的高薪聘请
  接二连三创办长沙县第一女子职业学校
  衡粹女子职业学校和湖南私立自治女子职业学校
  与志同道合者一起躬耕不辍,播种理想
  多少个夜晚,他的窗前亮着孜孜不倦的灯光
  在一盏煤油灯下埋头审阅教案,批改学生作业
  辛勤的身姿投影在土墙上
  像一部黑白电影无声地反复播放
  多少个日子,晴天头顶烈日,雨天足踏木屐
  坚忍不拔地行走在乡间泥泞的小路上
  筹集办学款项,购置教材教具
  事无巨细,为办学诸事奔波操劳

  缪芸可也曾想借助官方力量
  施展教育救国的远大抱负
  曾任国民党湖南省教育厅督学和县教育局局长
  但国民党官场的腐败使他心灰意冷
  毅然决然告老还乡,潜心著述
  《双枫补阙楼诗草》遐迩芬芳
  他挥毫为抗日将士写下壮美诗行
  “金戈直指白云间,拔剑重开入汉关”的诗句
  至今读来,犹豪气升腾,荡气回肠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
  他明知女儿缪伯英女婿何孟雄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他始终守口如瓶,鼎力帮忙
  获悉杨开慧烈士被捕的消息
  他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全力营救
  另一地下党员缪天民被捕
  他以议员和督学身份,邀徐特立一起
  终将危在旦夕的缪天民营救出狱
  缪芸可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女子职业教育
  让女子职教的的荒山长出茂林修竹
  他是一个给智慧开光的人
  以教育救国的思想和行动驱除蒙昧
  他为未来栽植高杉劲松
  放飞雄鹰、翱翔于光明的天空
  他被父老乡亲尊称为枫树先生
  家门前那一树红枫,至今仍舞动长风


  人间最美杨柳坡
  作者:刘炳琪 
  
  杨柳坡,多么诗意的名字
  杨柳如烟,波影如画,流水淙淙
  令人想起故人西辞,男耕女织
  怎么也想不到这柳絮杨花的土地
  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
  曾经红旗似火,刀枪如林

  在如杨枝柳杆的田间阡陌
  走过长沙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背影
  飘峰山冉冉升起一轮共产主义的旭日
  照亮了这片积贫积弱的丘陵
  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
  斩断无数束缚工农的索绳
  将祖祖辈辈富民强国的梦唤醒
  
  柳叶会有凋零,杨枝会有枯萎
  但杨柳树杆的坚韧百折不回
  就像经过血与火熔炉考验的志士仁人
  即使热血流尽,躯体冰冷
  仍然是撑起杨柳坡春天的英魂
  他们以一种悲壮的美凤凰涅槃
  在历史的彼岸化茧成蝶
  朝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曙光远飞
  
  谁不珍惜生命,谁不喜爱山河的美好
  是什么?让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前赴后继
  黄则民,余隽五,彭岂池,张庚膄,杨开慧
  他们像一茬茬庄稼收割不尽
  几任党支部书记带领二百三十多位英雄
  以理想为旗,以信念为戟
  用血肉之躯,点燃他们壮丽的青春
  
  杨柳坡,共产主义的薪火在此燎原
  人间正道从这里通向天安门
  他们不屈的意志,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
  他们的英勇牺牲,让一个乡村的歌声
  融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行曲里
  
  也许有人怀疑,赤卫队,农民协会
  一群泥腿子穷光蛋瞎折腾
  他们懂得什么是革命?
  错了,请看书香门第出生的杨开慧
  一个弱女子的斗志
  足够撑开一片阴沉的天空
  请看高桥人李维汉,一个真正读书人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种子
  播种在这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乡村
  
  中共杨柳坡支部革命历史陈列室里
  那些褪色的照片,在人们的眼里重新复活
  他们都是活生生的农民、工人、学生
  如果时光倒流,他们还会讲长沙北乡的方言
  或抽着旱烟,或举起酒杯,或绣着罗裙
  在一盏盏不太明亮的煤油灯下
  谈论活着的乐趣和人生的远景
  儿孙绕膝,朝夕享受着天伦之情
  可惜这一幕幕不会出现了,永远不会了
  他们已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杨柳坡是小的,小到地图上踪迹难觅
  杨柳坡又是大的,大到整个世界都装不下
  她的悲壮与豪情
  他们有百般的爱,更有千般的恨
  共同书写着杨柳坡一代血色浪漫的传奇
  在历史的天空,成为永不泯灭的星辰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者崇高的信仰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我们是杨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