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但天气再寒,也有我们最温暖的祝福。让我们跟随《胜哥朗读》一起,在今年的最后一个节气里,静候春暖花开。
时光不等日和月,大寒岁底庆团圆
文 | 潇湘诗会
朗读 | 胜 哥
当大寒接过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棒,一年中寒气最盛的日子便到来了。此时虽寒冷依旧,阳气却明显回升。“坚冰深处春水生,锦鲤寻梅游子归”,说的就是大寒时节,天寒地冻,春水生发,游子思归。
大寒至立春,辞旧迎新。首先是闽南地区的“尾牙”祭,“尾牙”祭是中国民间祭拜土地公公的仪式,二月初二为头牙,腊月十六便是尾牙。这一天,生意人除了感谢土地神,还要为员工们摆上一桌尾牙宴,慰劳他们一年的辛苦。
过尾牙,便到小年。南方和北方的“小年”相差一天,习俗也不尽相同,但“祭灶扫尘”这一习俗则都必不可少。祭灶本应是庄严肃穆的,然而人们在恭敬之余,还不忘调皮一把,人们会把融化了的关东糖,涂在灶王爷嘴上,让他老人家甜甜嘴,到玉帝那儿多说几句好话,换来如意吉祥。
此外,旧时大寒,人们还会争先购买芝麻秸,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寓意;待到除夕夜,将芝麻秸铺在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踩岁”有“岁岁平安”的寓意,讨一个新年好彩。
寒冬腊月即将过去,我们企盼春天快些到来的同时又不舍冬天的陪伴。尽管冬日严寒甚至有些粗犷,但在我们心底,她温柔寂静,浪漫喜庆,有时又壮阔豪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首《沁园春·雪》,磅礴气势,博大胸襟。此情此景,应该只有在冬天,只有在北国山河的冬天里。
“二十四节一年全,春夏秋冬分隔悬。时光不等日和月,大寒岁底庆团圆。” 一岁光阴,在一片幸福欢聚中走向尾声,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大寒不寒,大写着喜庆与温暖。春即将回归大地,春花再度开放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节气小课堂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节。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一过,新一年的节气就又轮回来了,正所谓冬去春来。这时候,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年节就要到了。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在大寒节气里,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节气小课堂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