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中国文明网 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从提出到实施的故事。
“中国怎样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此进行讨论,毛泽东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后来正式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好比展翅高飞的大鸟,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它的主体,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别为两翼。因此,总路线的内容简称为“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
1953年新年伊始,《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宣告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工业化而积极奋斗。
1953年12月26日,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7号高炉组成的鞍钢三大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中国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
河北省遵化县有个小村落——西铺村,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农民生活极为困苦,二十多户农民长年要靠讨饭生活。1952年西铺村村民王国藩响应农业合作化号召,把村里最穷的23户农民组织起来,联合办起了一个初级社。由于社里唯一的一头毛驴还有四分之一的使用权属于没有入社的村民,人民便把他们称作“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全体社员齐心协力、自力更生,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用3年时间初步改变了先前的贫穷面貌。毛泽东在亲自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写下按语:“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1956年1月,这本书出版时,全国入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80%,到1956年底,这个数字已经超过96%,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为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健康发展,稳定工商界思想,毛泽东于1955年10月底连续两次约请工商界一些代表人士座谈。他说:“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此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进入高潮。
上海南京路的永安百货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环球百货公司,1956年1月14日,永安公司正式宣布公私合营。公司总经理郭琳爽在庆祝大会上表演了粤剧,他说:论艺术我是献丑,论心情我是在交心,是向党奉上我愿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颗赤子之心。到1956年年底,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针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广泛进行。毛泽东说:“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到1954年底,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达4.17万多个,社(组)员121.35万人,当年产值11.7亿元,较1953年产值5.06亿元增长1.2倍。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在1956年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占据绝对优势,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在中国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