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艺术长沙 >> 文艺精品
艺术长沙(210)| 大战“疫”

我希望这部作品面向未来,留下记忆

——《大战“疫”》后记

纪红建

  2020年的春天,因为一场世界罕见的疫情,人们度过了一个最紧张的春节。武汉人民更是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抗疫之战。2020年的春天,我用手中的笔记录了这次凝聚中国伟力的大战“疫”。从武汉回到长沙,重新回味与梳理在武汉采访的这些故事时,我常常感动得泪流满面。但我只是一个见证者、记录者。

  有师友问我,为什么要去武汉?我的回答是,因为我是一名报告文学作家。作为一名报告文学作家,记录历史是出于内心的责任和良知。踏上报告文学创作这条道路后,我深知,报告文学是使命文学,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我明白,作为一名时代的记录者,必须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事件现场、走进真实的生活,这是基本的写作态度。这些还不够,还必须倾注自己的情感,真切地感知、判断、把握,进而真实地记录、深刻地表达事件真相,这是报告文学作家心中应有的准绳与底线。也有师友问我,害怕过没有?说实话,还真没有。在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老师来电询问是否能逆行武汉前,即1月底时,我就曾打算只身前往武汉。2月24日,我接到李朝全老师的电话。他说,中国作协准备组织作家深入疫情严重的武汉采访,你能去吗?我毫不犹豫地表态,我参加。他问我:“需不需要和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我说:“不需要商量,他们肯定会全力支持。”事实上,我心里还是有担忧,主要是怕家人担心,所以在随后的两天里,我把这事藏在了心中,谁也没有说。我曾在北方当兵12年,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知道,面对战争时,英勇无畏、不怕牺牲,这是士兵唯一的选择。而抗疫,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有,我是湖南人,是长沙人。武汉与长沙,湖北与湖南,自古以来就是江水相连、山河相襟的患难兄弟。数千年来,兄弟俩一直坚定地守望与惦念,不论岁月沧桑,不论风吹雨打,从未动摇,从未间断。它们既携手前行,又相互竞争,奋进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而,就在我埋头写作的这几个月里,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人类社会发展中从不乏病毒的阻碍,但在黑死病、霍乱和天花后,几乎没人会相信在世界医疗系统如此发达的2020年,这种新冠病毒至2020年9月9日,会在全世界感染超过2770万人,并造成超过90万人死亡的惨烈后果。我关注到,谭德塞在世界卫生组织8月31日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例行发布会上说:“在过去几天中,确诊案例数量持续增加,受到影响的国家数量也在上升,而这明显告诉人们,疫情仍然没有结束,全球仍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他还表示,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假装新冠肺炎大流行已结束,实际情况是新冠病毒很容易传播,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致命。我曾在部队从事过军史创作,描述过不少大小战争。我深知,这场疫情是一场全球性的战“疫”。而以武汉和湖北为主战场的这场战斗,只是这场全球性战“疫”的一个局部。

  在武汉这场战斗中,面对未知病毒的突然袭击,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国之力,快速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的伟大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更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现在,中国疫情防控由阻击战阶段顺利过渡到了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常态化并不代表可以放松了或不重视了,而是要像重视复工复产一样重视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外防输入、内防感染,确保人民健康工作和生活。对中国来说,这场战 “疫”的价值与意义,早已超出了战“疫”的本身。我关注到,3月12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红十字会共同组建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9人抵达意大利罗马,部分中方捐助的医疗物资也同机抵达;3月18日,第二批中国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飞行抵达意大利米兰……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中国本着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中国尽己所能地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

  我还关注到,6月中旬,北京暴发小规模疫情,当时形势十分严峻。6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派出医疗队驰援北京。武汉同济医院对口支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对口支援北京协和医院,两家医院派出的医疗队队员将主要承担核酸检测任务。7月中旬,新疆又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病例。7月18日,由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21名检验技师组成的医疗队抵达乌鲁木齐,帮助新疆开展核酸检测排查工作。截至8月下旬,他们的工作均已结束,医护人员已经返回武汉。而几个月前,北京、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队驰援武汉和湖北,那感人的一幕幕依然在我眼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救援,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无疆大爱。

  如何看待这次严重的疫情?我想,如果把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必然得出如此结论:一切没有结束,一切都是开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流行性传染病仍将持续威胁人类。

  传染病是微生物与人类相互作用的结果。致病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曾导致人类大量死亡,甚至造成国家的衰落、文明的消失,但微生物也塑造了人类文明与人体自身。同时,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深刻影响着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毫无疑问,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在与瘟疫的较量中,人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新的致命传染病还会不时地出现。由于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张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一些致病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一些致命微生物被释放到更加广阔的空间中,而环球旅行的便利更增加了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机会和速度。有专家说:从目前来看,新冠肺炎不会像“非典”一样一下子就没了,它非常有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从此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回到作品本身。我在武汉所采访的,作品中所记录的,都是这场战“疫”中的普通人,他们平凡却又伟大,他们在医院、在社区、在建设工地、在超市,在任何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投入战斗,他们是2020年战“疫”的主力军。他们的故事中,有汗水,有泪水;有无助,有无畏;有担忧,有欣慰……最令我感动的,是大家的坚守与坚信,坚守岗位,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在武汉的35天里,我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多的震撼;走进武汉,让我更加全面、立体和理性地认识了这场战“疫”。

  我希望这部作品面向未来,留下记忆。


  来源:艺术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