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党的十三大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故事。
按照党的十三大的部署,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制定的198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这个方案提出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任务。同月,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开始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同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对“两权分离”的改革原则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将企业的责、权、利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
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大。1988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决定适当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新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有140个市、县,包括杭州、南京、沈阳3个省会城市。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海南设省及把海南岛设立为经济特区,体现了中央加快改革开放的魄力和决心。
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化,要求相应地转变政府机构的职能和管理方式。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改革政府工作机构的任务。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机构改革随之全面展开。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迈出重要一步。党的十三大把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提出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和业务两类,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凡进入业务类公务员队伍应当通过考试,公开竞争。由此,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开始起步。1986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专门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
环境保护机构和立法逐步建立健全。1984年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年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以1979年颁布试行、1989年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环境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为开展环境治理奠定了法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