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李大钊的经典名篇:《青春》(节选)。
作者:李大钊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
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
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1889—1927)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曾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领导北方的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4月28日,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遗著有《李大钊选集》等。
1916年的春天,李大钊27岁,正是“青春”的年纪,在那个水深火热的时代,他由季节上的春天想到了人生命中的春天,想到了政治上的春天,渴望中国能够摆脱腐朽衰颓的局面而重新找回国家的春天。于是李大钊提笔写下了《青春》一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多么振聋发聩,让人觉醒!这篇文章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叫醒了无数青年,也叫醒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