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李商隐的经典名篇《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诗人的独特之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诗人触景生情,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然而诗人只强调“重晚晴”,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结尾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如果说“幽草”是诗人身世的象征,那么,尾联“越鸟”似乎是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将霎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显得自然浑成,不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