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信仰的力量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编者按】

  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20世纪90年代,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新时期军队建设总要求,着眼于打得赢、不变质,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作出一系列战略规划和部署,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1991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向世界展示了全新的作战图景,高技术武器装备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从军事技术和战争样式来说,这是机械化战争迈向信息化战争的转折点,引发了世界性军事变革浪潮。中央军委对此高度关注,江泽民三次参加关于海湾战争的座谈会,提出要看清国际形势的变化,研究将来的战争究竟怎样打,要下大气力发展国防科技,在武器装备上要有“杀手锏”。1993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在战略指导上实行重大调整,明确了新形势下全军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和任务,提出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赋予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以新的内容。1995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九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明确提出科技强军战略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思想,即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准备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200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我军建设要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任务,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

  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1992年下半年至1994年底,全军体制编制进行了初步调整精简。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宣布,中国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将在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通过这次调整精简,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合成和小型化、轻型化、多样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军队后勤保障体制、军事院校体系、现役士兵服役制度特别是士官制度等,也作出了重大调整和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增加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认真贯彻科技强军、质量强军方针,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军用电子、工程物理等方面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微电子、信息、传感、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包括潜射导弹、机动战略导弹研制等在内的一批尖端武器的突破,为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新的重要技术基础。

  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这一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修订、制定和贯彻落实《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等,不断强化官兵的军魂意识,始终保持人民军队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为我军完成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任务提供了坚强保证。


  出品: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
  文字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