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信仰的力量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编者按】

  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信仰的力量》专栏,今天为您讲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明确党的建设总目标与两大历史性课题

  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科学分析自身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途径,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党的十五大把这个总目标进一步表述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根据世纪之交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2000年1月,江泽民在十五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他完整提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求全党认真研究和解决,使党更加坚强有力、更加朝气蓬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胜利前进。

  党的建设总目标和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提出,升华了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三讲”教育的开展

  按照党的建设总目标要求,围绕两大历史性课题,在跨世纪发展征途中,党中央紧密结合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扎实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这一时期,党中央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改进;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等方面的作用;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逐步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制度;高度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快各级领导层的新老交替步伐;制定实施机关、高校、国企、农村、社团、非公等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意见,指导和推动各个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些措施,使党的自身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保证了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为适应新情况,党中央及时提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加快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从2001年8月起,开始在新的社会阶层中进行发展党员的试点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所在。1995年11月,江泽民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提出,必须把教育干部特别是教育领导干部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关键的一环来抓,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者是紧密相连、相互统一的,核心是讲政治,讲政治必须坚持学习、必须体现在讲正气上。1998年11月至2000年底,全党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分期分批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三讲”教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次创造性探索性的实践,是延安整风精神和党的“三大作风”在历史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广大干部在“三讲”教育中切实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查找领导工作中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经受了一次党内政治生活的严格锻炼。改革开放新阶段,在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涌现出以孔繁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孔繁森两次进藏工作,历时十载,呕心沥血,忘我工作,艰苦奋斗,政绩卓著,不幸于1994年因公殉职,被誉为“领导干部的楷模”。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风采,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先锋。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下,党中央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1993年8月,江泽民在十四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做好反腐败工作:一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二是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三是紧紧抓住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突出问题,刹住群众最不满意的几股不正之风。此后,党中央、国务院着重抓了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狠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三个方面的工作,逐步形成了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

  为了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健全相关机构。1993年1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1995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成立。这一时期,党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等党内法规。同时,规定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需申报,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收受的礼品需登记,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需向职代会报告等。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初步建立,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了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加强作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党中央还果断作出了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和党政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实行收支两条线、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制度等决策,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对一批大案要案的查处,产生了较大震慑作用,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屡禁不止,有的情况甚至还日趋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党组织程度不同地存在软弱涣散、治党不严的问题,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管理、监督,在纪律和制度贯彻执行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实践表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入思考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逐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三个代表”要求。他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5月14日,江泽民在上海主持召开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时进一步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历史经验的基本总结,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并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它的提出,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全党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完成自己承担的神圣历史使命,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出品: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
  文字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