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万里长沙
电子诗集《万里长沙》 | 茱萸:长沙呦,再见

长沙的春日(长诗)

  七、长沙呦,再见

  作者:茱 萸

  朗诵:谢 


  1186年,福建人萧德藻在长沙做官,

  把侄女嫁给姜夔。1955年,福建人

  彭燕郊下放到长沙某家街道工厂。

  三十多年的劳动没有让他忘记自己

  是一名诗人。飓风刮过来、刮过去,

  诗与译的林苑里,那些乔木虽不免

  临风而躬身,但迅即又挺立如初。

  混沌初开的初:太空时代想象力,

  老树枝头的新花——绽放在长沙。

  

  如此绽放的,当然还有本地居民:

  彼何人斯,长沙少年偏要入川,惑于

  它衬着灯芯绒的“姣美的式样”

  偏要远行,去德国的特里尔和图宾根

  酿制万古愁;偏要写那梦雨的楚王,

  写临风骋望的楚神。2004年在纽约

  脆的薄荷味中的张枣“突然想起

  长沙的一条飘飘的红领巾”,想起

  湘江水面迭起如歌的漩涡、弥漫于

  八百里洞庭的浩大烟波。2010年春,

  他做了从善如流的死者,魂归故乡,

  葬于长沙城南。他是否会与那些

  千余年到访长沙的所有诗人认个亲?

  

  作为过客,他们终要陆续离开长沙,

  散落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

  涉足了天心阁、白沙泉、洋湖湿地,

  目击过工业的铁臂和农业的试验田,

  登上橘子洲又离开:“那横在湘水中的

  一只长艇”迎送不休,靠岸总是

  暂时的——像极了日后为文夕大火

  与张治中发生争执的郭开贞。他

  笔下的长沙晴多雨少,凉薯香甜,

  和蒋梦麟得出的印象并不一样。他

  替我们揿下了时光机的一键回程,

  替我们道别和祝福:长沙呦,再见!


  ①出自张枣的诗 《灯芯绒幸福的舞蹈》:“不像她的面目,衬着灯芯绒/我直看她姣美的式样,待到/天凉,第一声叶落,我对/近身的人士说:‘秀色可餐。’”
  ②出自张枣 2004 年创作的诗《湘君》。
  ③
出自郭沫若作于 1938 年早春的《长沙哟,再见!》。






作者简介


  茱 萸,又名隐山,籍贯江西赣州。生于1987年。哲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新诗史及当代诗的研究与批评。出版有诗集、文论及随笔集《花神引》《炉端谐律》《仪式的焦唇》《浆果与流转之诗》等,部分诗作被译为英、俄、法、西、日、韩等语言。曾获全国青年作家年度表现奖,江苏省第六、七届紫金山文学奖,叶圣陶文学奖。


朗诵者简介


  谢 红,湖南广播电视台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主任播音员,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政府奖项获得者。



出版发行:湖南文艺出版社

电子书制作:潇湘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