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文明之声
文明之声 | 登万仞之山 观万山之景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哲人、诗词书画、山川平原、大江大河......它们如同朵朵浪花,汇成中华文明的最美赞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专栏,并授权潇湘诗会·丝网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今天与您分享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经典古诗词:王安石的作品《登飞来峰》。


主播:郭福莱 (浙江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主持人)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诗的第一句通过巧妙地虚写塔之高有千寻(寻,长度单位,古以八尺为一寻),引出了登上高塔所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暗寓了诗人朝气蓬勃、迎着曙光豁然开朗的心情。站在高塔之上能够听见鸡鸣,仿佛天下尽在诗人的视野当中,为后文埋下伏笔。后两句寓哲理于形象中,意在表达只要登临到一定的高度,对外物的认识也会随之提高,就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不再会被事物表面所呈现出来的假象迷惑,气魄非常宏大。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出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给人以哲理的深思,激起人们对登高抒怀的无穷品味。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
  文本:《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