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胜哥朗读
潇湘诗会《胜哥朗读》(一三一)|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作者:流沙河
  朗诵:赵 琳  胜 哥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是露珠

  燃成光是萤火

  变成鸟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1982年7月10日在成都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是一篇意象数量众多、内蕴深刻、组合高妙的佳作。作者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1931年11月11日生于四川省金堂县城。本诗的诗题来自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交往。1982年,余光中在给流沙河的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四年后,余写的《蟋蟀吟》中两行:“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信上的那句话触动灵感,流沙河写了这首诗作答,发表在香港的《文汇报》副刊上。诗人杨炼曾经说过:“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就像一个‘磁场’,一组群雕……这是一个正在共振的场,每个部分和其他部分相呼应,相参与。”这个整体的旋律或磁场比单个的意象更为重要,一个意象也只能在整体的“场”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高明的艺术家是非常重视意象的组合关系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组合艺术的精妙。


  蟋蟀吟

  作者:余光中

  中秋前一个礼拜我家厨房里

  怯生生孤伶伶添了个新客

  怎么误闯进来的,几时再迁出

  谁也不晓得,只听到

  时起时歇从冰箱的角落

  户内疑户外惊喜的牧歌

  一丝丝细细瘦瘦的笛韵

  清脆又亲切,颤悠悠那一串音节

  牵动孩时薄纱的记忆

  一缕缕的秋思抽丝抽丝

  再抽也不断,恍惚触须的纤纤

  轻轻拨弄露湿的草原

  入夜之后,厨房被盅于月光

  瓦罐铜壶背光的侧影

  高高矮矮那一排瓶子

  全听出了神,伸长了颈子

  就是童年逃逸的那只吗?

  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

  入夜,人定火熄的灶头

  另一种忙碌似泰国的边境

  暗里的走私帮流窜着蟑螂

  却无妨短笛轻弄那小小的隐士

  在梦和月色交界的窗口

  把银晶晶的寂静奏得多好听

  我可以大笑着在街上奔跑吗


赵 琳

  文明之声传讲人、愿闻其声诵读者,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主要专著有《双语播音主持艺术》《声声入心:重塑你的声音魅力》。


胜 哥

  愿闻其声诵读者、文明之声传讲人,爱好朗诵书法。主要原创朗诵作品有《信仰的力量》《我骄傲我是一名军人》《思念》;古诗词原创赏析朗诵作品有《将进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清平乐村居》等;现代经典朗诵作品有《清平乐会昌》《春》《云南的云》等。


  每一次朗读、书写都是与心灵的沟通,是思想的碰撞,是一段情景交融、充实自我的奇妙经历。在朗读中体味诗词歌赋的魅力、在墨香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美妙,令人陶醉、让人静心、给人力量。


【来源:愿闻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