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文明之声
文明之声|“有容乃大 和谐共存”的文化基因(二)

  百年考古成就斐然,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文明之声”专栏,并授权潇湘诗会开设《文明之声》专栏,为您选读普及性读物《从考古看中国》。该书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汇编,中华书局出版,全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源远流长的理念和光辉灿烂的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今天继续与您分享《从考古看中国》一书中,“有容乃大 和谐共存”的文化基因的故事。


主播:白帆(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早期中国各地区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社会的复杂化,自然避免不了冲突和战争。新石器时代至少有三个时期有过较大规模的战争,表现在箭镞、石钺、石矛等武器的增多,城垣、瓮城、马面、壕沟等防御设施的改进,以及乱葬坑的增多等方面。其中距今5000年和4000年前后的战争,都与气候干冷有关,当时北方地区资源锐减,灾害频繁,总体趋势是北方人群南下,引发战争连锁反应,可结果非但没有造成早期中国的崩溃,反而迅速强化了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刺激了中国大部地区先后进入原初文明和成熟文明社会。尤其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战争背景下,黄河中游先后出现陶寺、石峁、二里头等数百万平方米的大都邑,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不同风格的玉器、青铜器、陶器等,经整合和“中国化”之后,再次反馈影响到周边地区。比如夏代晚期二里头文化的玉牙璋以及爵、斝等礼器,一度北至西辽河流域,东、南到沿海,西达甘青和四川盆地。再比如欧亚草原主要用以打造兵器和工具的青铜,在夏代晚期的中原地区则被铸造成象征宗庙社稷和社会秩序的铜鼎,并在商周时期广见于各个地方中心。

  距今3000年左右长城沿线出现的以青铜兵器和工具为特征的畜牧文化,和中原等地的农业文化形成既对立又交融的关系,进一步锻炼着早期中国坚韧不拔的品格,早期中国得以发展和成熟。中国人深知“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的道理,文武之道的根本,在于保卫家园、延续基业、传承文明。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
  支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供稿: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