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立秋时节,潇湘诗会“二十四节气茶诗会”之“立秋茶诗会”在长沙铜官梦蝶庄举行。本次活动以“诗乐茶韵”为纽带,融合经典诵读、古琴雅乐,生动展现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充满传统意蕴与现代诗意的节气盛宴。
潇湘诗会“诗歌义工”、朗诵达人周青梅(右)、于安全(左)现场朗诵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活动在潇湘诗会“诗歌义工”、朗诵达人周青梅、于安全的节气合诵诗《你好,立秋》中拉开序幕。随后,周青梅深情朗诵了著名台湾诗人洛夫的名作《众荷喧哗》,以细腻的声线勾勒出荷塘的灵动生机,带领听众走进“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的唯美意境。于安全则以古韵吟诵宋末元初诗人杨公远的《次宋省斋立秋》,在悠远平仄中传递古人“一枕新凉一扇风”的秋日哲思,古琴演奏家梁英姿抚响名曲《洞庭秋思》,琴音清泠,与诗词相和,仿若将洞庭湖的秋色波光引入现场。
古琴演奏家梁英姿(左)抚响名曲《洞庭秋思》
现场,夏国安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李师阳以《海上丝绸之路文物:长沙窑诗词》为主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解。他通过四首唐代长沙窑瓷器上的题诗,生动展现了古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情感与生活。“云散雨初收,千里到扬州。随波行万里,何日再归途”道出了商旅漂泊的乡愁;“一双青鸟子,飞来五两头。借问船轻重,附信到扬州”则描绘了商人托信传情的场景;“离国离家整日愁,一朝白尽少年头”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深切情感;“万里人南去,三秋鹰北飞”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时空交错中的离别之痛。李师阳指出,这些刻在瓷器上的诗句不仅是珍贵的文学遗产,更是研究唐代海上贸易和民间文化的重要史料,展现了长沙窑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见证者”的独特价值。
作为活动举办地,梦蝶庄取意《庄子·逍遥游》,以“蝶梦之境”为理念,融合湖湘文化与田园美学,成为“长沙新百景”首个入选项目。梦蝶庄巧妙融合诗词文化、节气传统与乡村旅游,探索出了一条“文化+旅游+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近年来,长沙通过挖掘乡村文化根脉,以活态传承与IP打造推动文旅融合,而梦蝶庄正是这一实践的范例。其依托传统节气文化、诗词艺术与生态景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彰显了“文化为魂、产业为基”的“乡村振兴”路径。
“梦蝶庄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活态空间。”梦蝶庄负责人夏国安介绍,通过定期举办节气诗会、文化雅集等活动,这里已成为长沙近郊重要的文化地标,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等产业链发展,切实促进了农民增收。
参与诗会人员现场合影
“我们希望通过节气诗会这种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土地上生根发芽,激活文化的潜能。”潇湘诗会召集人、总策划,“长沙新百景”项目总策划胡述斌表示,二十四节气茶诗会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更是以文艺形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探索,这种以文化为内核的活动形式,正在成为连接城乡、振兴乡村的重要纽带。未来,诗会将继续联动乡村文旅IP,让诗意浸润田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作者:易博奇 摄影: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