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我们的节日”系列 >> 2022
重阳节|向重阳影里,相与共清欢

  重阳节我国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九月初九,因此也名“重九”“九月九”。其源于上古时期九月丰收之时的祭天地、谢祖先的活动,最先只是作为秋季丰收的祭祀活动而存在。

  汉代重阳节得到普及,出现了最早的重阳节会,成为与春季上巳节(重三)相对应的游赏节日,被选择的理由则来源于数字“九”的特殊意义。

  《易经》中言“阳爻(yáo)为九”,“九”既为阳数,也为极数,九月初九,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名“重阳”,明代张岱就在其所作的《夜航船》种写道:“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而在民俗观念中,九为最大之数,寓意长久长寿,因此两“九”相重的重阳节自然成了吉日。汉末曹丕的《九月与钟繇(yáo)书》中就曾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到南北朝时期,重阳节习俗与驱瘟避祸的传说联系,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志》中的桓景避灾的故事,重阳节的簪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主要习俗也在此时固定下来;到唐代,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此后历朝历代均有重阳盛况,节日主体部分也得以延续至今。

  如今,重阳节成了中华儿女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被规定为“老年节”,重阳节有添上了敬老感恩的新主题,承载着愈发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重要的节俗活动,重阳节也因此得了“登高节”的别名,与上巳节临水相对应,皆有意趣,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中有载:“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登高原名踏高,战国时期已存于世,到汉代成为重阳节的固定节俗,官民皆喜的节会——登高会。晋代周处曾在《风土记》中记载:“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皇家天子登高讲究排场,携文人雅士,登临远眺,饮酒赋诗,十分气派;民间百姓虽然简朴,但同家人、邻里相邀来一场野餐,也是意趣斐然。

  自西汉时期开始,重阳登高还有了插茱萸、佩茱萸囊之举,民俗中认为茱萸气烈成熟,以此辟恶气、御初寒;唐宋时期此俗蔚然成风,插茱萸也多了一层装饰的效用,北宋时期京师妇女还会剪彩缯为茱萸,相互馈赠。明代申时行所作《吴山行》一诗中就曾如此描绘当时盛景:“拍手齐歌太平曲,满头争插茱萸花。”此外,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茱萸成了寄托身世的意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道不尽亲情思念,写不尽孤独惆怅。

赏菊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秋季盛开,重阳节又素有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等习俗,因此重阳节也有“菊花节”的别称,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重阳节上寿应制》中就曾有“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赏菊之风在战国时期现世,到唐代已是蔚然大观,宋代则已成盛举,彼时上至皇室、下至百姓均爱赏菊,宫禁中要燃放菊灯,商肆则以菊花装饰门庭,人人吟赞,家家玩赏,极具风雅。

  此外,将菊花纳入饮食也是我国古老的风俗。先秦屈原就有诗云:“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汉时期人们开始以菊花浸酒,作为重阳节的节令饮品,相传可延寿。宋代偏爱小食糕点,便有了用面粉、糖饸(hé)加上菊花制成的“菊花糕”,复杂的还会搭配枣、栗子、山楂、葡萄、青梅等果仁制成数层,既美味又美观。

品糕

  除了菊花糕,重阳节本身也有重阳糕的节食,且由来已久。重阳糕的原型为汉代的“蓬饵”,《西京杂记》中曾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最初是用以丰收尝新,到唐宋时,“蓬饵”正式有了重阳糕的名讳,明清时期人们会在重阳糕上用栗子、枣子做装饰,美丽如花,因此也称“花糕”。

  重阳糕主要用米面、果料、肉丝蒸制而成,最初相对质朴,此后随着时间推移则逐渐花样繁多,也不再局限于食品,如《乾淳岁时记》中记载的重阳糕就被冠以雅名“春兰秋菊”,俨然已成为了工艺品。

  到近代,重阳花糕仍然是重阳节最主要的节食之一,人们借“糕”谐音“高”,取步步高升的吉祥之意,有的地区重阳糕甚至可以做到九层,不仅自家食用,还要“送糕”,将美好祝愿相互分享、传递。

持螯

  吃螃蟹是重阳节的另一个独特的食俗。重阳时值农历九月,正是螃蟹最为肥美的时期,人们在节期里相聚食蟹,饮酒猜谜、吟诗作对,因吃螃蟹要持鳌(螃蟹的第一对脚),所以这样的聚会也被雅称为“持螯会”。

  旧时重阳节持鳌食蟹之俗以江南最盛,北方地区则多见于北京。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曾写到过一场蟹宴,虽然只是作为正餐之外的私宴,却也是十分热闹、闲逸。席间作出的“螃蟹咏”更是生动形象:“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重阳节作为古老的传统佳节,在历史演变中将多种民俗杂糅一体,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年重阳节正处于国庆假期之中,不妨陪长辈、父母登高赏菊,共饮菊酒,持螯欢谈,取“重阳”吉意,祝愿他们康健长寿,常得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