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我们的节日”系列
腊八节|凝寒迫清祀,暖粥慰嘉平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既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节日,也意味着就此拉开每年年节的序幕。


腊八节由来已久,至少可溯源至先秦时期。古时先民将岁末的古老祭祀仪式称作“腊”,也叫“蜡”,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这个月也由此得名“腊月”或“蜡月”。“腊祭”被用以祭祀百神先祖,而“腊”和“蜡”的区分则在于祭祀形式的不同:“腊”即猎,指猎取百兽来祀祖;“蜡”则为索,指聚集万物来敬神。


至于具体是用“腊”还是“蜡”古时历朝历代各有主张,甚至两种祭典同时存在,而最初的腊祭之期也多有分歧。直到汉代时月份名称才基本开始固定称“腊月”,到南北朝时期“腊日”也才有了农历十二月八日的具体日期,由此一个古老的节日才慢慢在历史中定下坐标,代代流传,成了后世民间俗称的“腊八”。


腊八节是一个复合性的节日,由其源起到发展过程,不仅吸纳了我国古老的祭祖敬神习俗,还融合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兼容并包中形成了一众节俗,其中最重要的则属“腊鼓驱疫”及“食腊八粥”。


图|太平腊鼓


“腊鼓驱疫”是古时腊日举行的驱逐疫鬼的仪式,相传始于黄帝时期,人们佩戴面具装作金刚、力士,持刀执钺,击鼓呼噪,期望以此驱逐疫病。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障。”


后世民间也逐渐进行了形式的转变,由击鼓改为吃炒豆麦,将豆、麦炒爆后吃下,称为“咬鬼”,同时还要扔少许在路上,以此祈愿家中的小儿不出天花。



相比之下,“食腊八粥”自然是腊八节里更为人熟知的节俗。腊八粥一般认为其起源于佛教,因此也称“佛粥”,最晚到唐代时成为习俗,唐人李福曾在其诗《腊八粥》中写了节俗的来历及功用:“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


食腊八粥一俗到宋代已广为流传,后世甚至还出现了不少与其相关的俗信。例如要将腊八粥四处涂抹,借此祈愿去除不吉,或是祝福多得收成、早得子嗣;此外民间还有俗谚说:“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即腊八粥要早食,食粥早,则来年五谷收成也会来得早,以此来祈愿一个丰收年。



当然,不论是“腊祭”或是“腊鼓驱疫”,都已然成为留存在腊八节历史长河中的古早记忆,但其中蕴含的对自然天地的敬畏、对健康生活的向往都将随着每年如期而至的粥香,在岁末寒冬的时节里氤氲而起、扶摇而上,久久流传。


“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临近年关,愿每一个人都能保重身体,健康、幸福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