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我们的节日”系列 >> 2023
春节|压岁钱,中国新春的“仪式感”



/
玉户临风迎兔入
高楼揽月接春来
/

兔拥皓月,报喜迎春!今日是癸卯兔年正月初一,在此先给各位拜年——过年好!

春节作为除旧布新、亲朋团圆、欢庆娱乐的传统节日,是每个国人挂在心中最重要的事。其历史悠久,从上古演变至今,循环往复,从未易改,蕴藏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也承载着华夏民族丰厚的历史底蕴。



东风吹暖树,笑面盈新春。新春佳节里,人们贴鸡画、饮椒酒、游神贺岁、拜年贺节,形形色色、丰富多样的节俗令每年春节都热闹非凡。

然而提起孩子们最爱的年俗,则还得是守岁时的压岁钱。此间孩子们可以获得一笔不小的可自己支配的“小金库”,可用来买花炮、零食、贴画等小物件,或是积攒下来实现期盼已久的心愿,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可真要说起“压岁钱”的起源来历,通晓的人则不那么多了。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相传古时有妖名“祟”,常出没于除夕,喜用手抚摸睡着孩子的头,被摸的孩子便会受惊大哭,随之头疼发热,逐渐痴傻。为了对付“祟”,人们便在此夜都亮灯围坐不睡。后有一家夫妻老来得子,三十夜里怕“祟”伤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耍,防止孩子睡着,没想到孩子玩得疲累,还是睡着了,老夫妻只好将铜钱用红纸包好放在枕头下方。

半夜,“祟”果然来了,刚准备摸孩子头,不想枕头边迸发出道道金光,反而是“祟”被吓得化风而逃,第二天老夫妻将此方法告诉了乡邻,从此大家都在此日以铜钱压“祟”,孩子也再也没有受“祟”伤害。年久日深,此做法逐渐演变成年节中的习俗。



当然这只是传说,历史中记载的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称作“厌胜钱”,也作“大压胜钱”。此钱并非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可佩戴的钱币状的装饰品,正面铸有“千秋万岁”“天下太平”等吉祥语,背面则铸有龙凤、龟蛇、星斗等图案,用以辟邪保平安。



唐代时以“立春日”为春节,宫廷盛行春日散钱,长辈会在春节赐洗儿钱佩戴,作为新生儿辟邪的护身符。《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中就曾记载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唐代也出现了最早的红封,宫中用手工布制成,民间则用红纸,但此时还只是包写祝福语的字条,作为亲朋之间的祝节心意。



宋代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成为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逐渐演变成给小孩可用于换物的铜钱作为压岁钱。到明清时,人们大多以红绳将铜钱串起赐给孩子,取红之吉庆寓意,为孩子送去健康吉利的美好祝福。清代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祟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到晚清,则第一次出现以红纸包裹铜钱的做法,称作“利市”,到了二十世纪初民间已开始印刷纸质红封了。


如今,红包的制作工艺已百花齐放,不仅有吉祥祝福、漂亮的图案,还会根据每年的生肖加上特有的元素,愈发精致。进入电子支付时代后,电子红包更是成了人们过年时最常用的祝福方式,不仅是个人对个人,群红包、抢红包的出现也让当下的年节呈现了时代独有的热闹场面。孩子们也会在社交媒体中将自己压岁钱的一部分和同学、朋友分享,把祝福与爱意通过互联网在不断传递。此外,家长们也可借压岁钱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将压岁钱蕴藏的爱意与平安寓意延伸至孩子的成长之中。

















压岁钱作为传统年俗,已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仪式感”,不仅蕴含着敬长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也增进了家家户户的团圆过年的喜乐气氛,将悠悠爱意代代相传。

凯歌辞旧岁,瑞兔贺新春。癸卯新年已至,祈愿诸君阖家幸福,体健安康,吉祥如意,欢喜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