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敬之读史
敬之读史(二十三)|顺治帝情迷董鄂妃背后有隐情

1

  清朝出现了两个痴情的皇帝。

  一个是清太宗皇太极。

  在后宫中受皇太极专宠的,是二十六岁来嫁的关雎宫宸妃海兰珠。

  古代女子二十六岁还待字闺中是极其罕见的。游牧民族以食肉为主,激素分泌过多,发育较早,十多岁的女孩出嫁就是寻常事,哲哲十六岁嫁给二十二岁的皇太极已算大龄了。按当时满蒙贵族女子婚嫁的惯例,十四岁至十六岁符合规矩,十七岁便是超龄,海兰珠已是特大龄女。

  二十六岁才出嫁,唯有一种可能,此次为已婚再嫁。只是其前夫为何人,已无考。

  她被皇太极宠冠后宫。

  崇德二年七月,海兰珠生皇八子,皇太极大赦天下,追封科尔沁莽古思和硕福亲王及和硕福妃,盛况空前,这是立太子的举措。孰料五月后,幼子病逝,皇太极因此册封海兰珠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

  崇德六年九月,海兰珠病重,皇太极时值指挥松锦大战,闻讯后立刻起营回程,因“未至,妃已薨”而多日不食不眠,昏迷多日,言语颠倒。

  虽然清醒时说“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谴也”,但“仍悲悼不已”,再次痛声大哭。

  宸妃初祭,皇太极亲笔写下祝文,下跪奠酒,宣读祭文,追封宸妃为敏惠恭和元妃。

  元妃有原配之意。成熟的政治家皇太极,没有将海兰珠追为皇后,但追为元妃,也是极致。

  翌年元旦大典,由于宸妃之丧被视为国丧而停止庆贺。此为真爱,也是最爱,如此情切,自是诚挚。宸妃之死,严重地打击了中年的皇太极,他就是外出散心,也会偷偷跑到宸妃墓前哭一番。宸妃死后不到两年,身体本来强壮的皇太极突然暴卒,死因不明,但结合史料记载分析,与长时间哀伤宸妃之死有着极大的关联。


皇太极画像


2

  另一个则是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

  顺治十三年,正白旗内大臣鄂硕十八岁的女儿董鄂氏入宫为嫔,受大其一岁的顺治帝“眷之独厚,宠冠后宫”(《清史稿•董鄂妃传》)。

  第二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大赦天下。

  顺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二岁的董鄂妃病逝,第二年正月顺治帝崩于痘症,演绎了一曲帝妃生死相依的绝恋。

  清宫戏喜欢粉饰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不惜将董鄂妃的出身大做文章,平添吸睛的闪光点。

  顺治帝之死,有爱情上的纠结。但是顺治帝之所以宠爱董鄂妃,有一个主要原因,即政治原因——她来自新晋上三旗的正白旗。

  正白旗原来隶属多尔衮,战斗力强,不亚于两黄旗中的任何一旗。顺治探索满汉融合政策,遭到了满洲保守势力代表孝庄和两黄旗大臣索尼、鳌拜等的反对,因而需要正白旗的支持。

  他破格宠任背叛多尔衮的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命其出任领侍卫内大臣,与索尼等平起平坐。

  他将董鄂妃独宠,甚至要母凭子贵晋升为皇后,也是宠给正白旗看的。

  独宠的背后,是顺治帝为了抗击孝庄、索尼们的权力之争而寻求的特别支持。

  对抗保守势力处在弱势的顺治帝,不但打出了董鄂妃这张牌,甚至发自肺腑地苦奠前明苦命天子崇祯帝,以及陪他一起上吊的太监王承恩。

  顺治亲政后,仍基本遵循和发展了多尔衮摄政时期的大政方针,进一步改善满汉关系,在“首重满洲”的既定国策下,有限地分给汉官一些权力,结果以孝庄为首的满洲贵族保守派(包括原来支持他继承大统的两黄旗大臣)表示极大不满,反对他疏远满洲亲贵,不信任议政王大臣会议,“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清世祖实录》卷一百四十四)。尤其是“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

  顺治帝极力拉拢正白旗培养亲信,将其提升为上三旗,将首告多尔衮“谋逆”的苏克萨哈破格提拔为领侍卫内大臣,使之与曾力挺顺治帝承统和亲政的两黄旗大臣索尼、遏必隆、鳌拜平起平坐,甚至在临终遗诏中,直接命曾背主求荣的苏克萨哈曾为四大辅政之一,排名第二。

  不仅如此,顺治弥留之际,还特命苏克萨哈一人守护御榻,独送“御讳”(《清世祖实录》卷一百四十四),而索尼等诸臣只能眼巴巴地望“在东间内”。

  顺治帝过分地宠爱董鄂妃、倚重苏克萨哈,不免有向孝庄及两黄旗大臣示威的意思。这为康熙六年七月鳌拜对康熙指婚的亲家苏克萨哈灭门埋下了祸根。

  鳌拜、遏必隆说:“所奉各旨,皆我等共奉者,惟送御讳,止令伊送(指世祖驾崩时)”(《清圣祖实录》卷二十三)。

  独宠,就是受宠者被群起攻之的大罪。

  掌控最高权力的孝庄太后,冷眼看着鳌拜欺负少年康熙,矫旨处死苏克萨哈一家,明显装聋卖傻泄了前愤。


3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年仅二十二岁。三个多月过去,二十四岁的顺治帝崩于痘症。

  为何说只有“三个多月”?因为顺治崩逝的时间是第二年正月初七日夜。

  虽然这一年顺治帝只做了七天天子,但这一年还是史称顺治十八年,冲龄承统的玄烨即位第二年才改元康熙。

  这是少年天子做不了主的,做主的是顺治的生母孝庄太后与顺治指定的四大辅臣。

  但是,他们却阻止不了顺治帝和董鄂妃演绎了一出生死相依的绝恋。

  顺治帝之死,源于爱情上的纠结。

  他在爱妃死后,除了“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清史稿•孝献皇后传》)之外,还亲制《孝献皇后行状》数千言,又命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金之俊另外写传略。

  这样的举措,足见顺治爱妻深切,堪为爱情佳话。

  安排这一切,需要皇帝的最高命令才能完成。

  他让董鄂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不附帝谥、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虽然董鄂妃生前没有享受皇后的名分,却得到了超过皇后的宠幸。顺治帝有过两任皇后,一个是其表妹被废,一个为其表侄女备受贬斥。董鄂妃自十八岁入宫起,就被顺治帝“眷之特厚,宠冠后宫”(《清史稿•孝献皇后传》)。

  顺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被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仅三月多时间,大龄入侍且有曾为他人妇嫌疑的董鄂妃被跃进两步,地位仅次于皇后。梁章鉅《称谓录•列宫》记载:“本朝皇贵妃,位在贵妃上,贵妃位在妃上。册封之礼,皇贵妃以册宝,贵妃以册印。”

  此时的董鄂妃,刚刚怀有身孕。第二年十月初七日,董鄂妃诞生顺治帝第四子。第二天早朝,顺治特谕礼部,准备“帛、酒、果品、鹿、兔”五样供品,前往天坛、地坛、太庙、社稷坛四处告祭。时间是初九日。

  孩子出生不到一天,顺治就急匆匆要告祭天地。他给出的理由是:“朕第一子生,皇贵妃出,应行典礼。”(《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下)

  在太庙中的祝文曰:“维顺治十四年岁次丁酉,十月初一日庚午,初九日戊寅,孝孙嗣皇帝恭遣恩国泰谨昭告于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皇帝、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孝端正敬仁懿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神位前跪奏曰:本月初七日丑时,臣第一子生。承蒙慈佑,不胜欢忭敬告。”(《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下)

  顺治将第四子视为第一子。这个“第一子”,无疑是被他视为嫡出的“第一子”。

  他早把董鄂妃当做皇后了!

  他要立储了!

  其父太宗也干过这样的事情。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关雎宫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九天后,皇太极召集群臣于笃恭殿,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诏大赦于国中,此古帝王之隆规。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朕稽典礼,欲使遐迩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

  皇嗣,皇子,也指皇太子。皇太极有立储的意向。

  不幸的是,皇太极要择立的接班人,只活了两百天就夭折了。无疑,此子命薄,无福消受天命。最后幸运落到了福临头上。

  福临做了皇帝后不引以为戒,哪知他的“第一子”活得更短:三月而殇。

  顺治哀悼不已,于是再次破天荒地追封这个还来不及赐名的皇子为和硕荣亲王,修建了一个规模不小、守备不少的地宫,立碑“和硕荣亲王,朕第一子也!”

  董鄂妃和宸妃一样,禁不起丧子之痛,卧床不起,一命呜呼。

  由于顺治帝对董鄂妃情有独钟,生死相依,为今古传奇,所以后世对董鄂妃的来处有了种种猜测。

  最有趣的,莫过于秦淮名妓董小宛之说。

  这种说法,支持者不乏名家,其中有史学大家陈衍和陈寅恪。

  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死于清顺治八年辛卯正月初二日,年仅二十八岁。而清廷官修史料记载,董鄂妃进宫时间为顺治十三年。

  顺治出生时,董小宛已十四岁;董去世时,顺治才十四岁。即使董小宛被掠入京,送入后宫,也不可能和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发生感情甚至结婚。

  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也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那就是十五岁被复社名士冒辟疆赎身为妾,此后不曾离开,最后死于痨病。

  董小宛患肺结核,而且病情很严重,患病时间长,早在冒辟疆于崇祯十五年二月第二次见到她时,被朋友劝阻“彼前亦为势家所惊,危病十有八日,母死,鐍户不见客”(冒辟疆《影梅庵忆语》)。冒辟疆“强之上,叩门至再三,始启户,灯火阒如。宛转登楼,则药饵满几榻”。

  这样一个病秧子,怎么会被清军献给顺治皇帝呢?

  同时,董小宛还是一个积极反清主义者。

  难道献美者不怕砍头吗?

  但是,从史料记载董鄂妃出身满洲正白旗来看,倒是符合当时顺治帝拉拢正白旗力量抑制两黄旗势力的政治需要。  


  本文选自《清史不忍细读》,向敬之著,华文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作者简介:向敬之,独立书评人、明清史学者。曾任出版社、报社文史编辑十多年,书评、随笔散见《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上海证券报》等。出版有《细说康熙:王朝纷争六十年》《明史不忍细看》《清史不忍细读》《现场与背后》和三卷本《敬之书话》等。《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极简大明史》《极简大清史》等即将出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